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择师无取太严者

  • 时间:2022-03-05
  • 文章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作者:佚名

  为子弟择师是第一要事,慎无取太严者。师太严,子弟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刚强者怼而为恶,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凡教子弟勿违其天资,若有所长处,当因而成之。教之者所以开其知识也,养之者所以达其性也。年十四五时,知识初开,精神未全,筋骨柔脆,譬如草木,正当二三月间,养之全在此际。噫,此先师魏叔子之遗言也,我今不肖,为负之矣。

  ——【明】冯钝吟《钝吟杂录》卷一《家戒》

  【小识】

  周作人在《宋人的文章思想》一文中,提到冯钝吟的《家戒》,读之甚喜,遂选录于此。

  我们历来提倡严师出高徒,强调老师的“严”。而明代的冯钝吟却以为“为子弟择师是第一要事,慎无取太严者。”给子弟选择老师,是第一件重要的事情,一定谨慎不要选取那些太严格的老师。初读这句话,有点奇怪,后仔细一想,很对呀。我这几年带研究生,有时求之过切,希望学生能够快速成长,批评得多了一些,结果,学生就有了逆反心理,或者被打击的强烈自卑感,学习效果反而不太好。批评和鼓励相结合,效果就会明显起来。

  为什么不能选择太严格的老师?冯钝吟解释说:“师太严,子弟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刚强者怼而为恶,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老师太严格了,对子弟多不好。柔弱者一定愚蠢,刚强者就会反抗,甚至为恶,老师只好鞭扑叱咄,自然就不会生出什么好念头来。看来,冯老先生,颇懂教育心理学,这话如今依然有用,值得为师者记取。那么,怎么教育呢?“凡教子弟勿违其天资,若有所长处,当因而成之。”凡是教育弟子,不能违背他的天赋,如果他有什么长项,应当因势利导,尽量成就他。“教之者所以开其知识也,养之者所以达其性也。”教育就是为了开阔他的知识,通达他的本性。

  这里,“教”“养”两字,很重要,值得细味。他说:“年十四五时,知识初开,精神未全,筋骨柔脆,譬如草木,正当二三月间,养之全在此际。”一个孩子,十四五岁的时候,知识初开,精神还没有完全成熟,筋骨尚柔脆,就好像草木,正当二三月间,“养之全在此际。”教育,不仅“教”,还要“育”,这个“育”,也就是“养”。教育、教养、养育,这些词放到一起来思考,才可以懂如何教育孩子了。冯钝吟还曾说:“少年性快,老人谆谆之言非所乐闻,不至头触屏风而睡,亦已足矣。”

  古代皇帝,都很重视教育太子,总要请天下最优秀的学者,给太子讲课。有成功者,但亦不乏失败者,而且后果有极惨者。比如,北宋程颐训导年幼的哲宗,就太严厉了。《二程集》记载,程颐为讲官。“一日,讲罢未退,上忽起凭栏,戏折柳枝。先生进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上不悦。”下课了,十岁的哲宗赵煦贪玩,折了一根柳枝,正好被程颐看见了,他马上板下脸,训斥道:“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弄得太子很不高兴,把柳条掷到地上。由于他的古板教育,让哲宗很讨厌他,亲政以后,任由政敌收拾他,晚景凄凉。

  明朝张居正教育10岁的万历皇帝,更严厉。所以,他死后,万历抄没他的全家。饿死、自缢者十多人,其弟张居易、儿子张嗣修“俱发戍烟瘴地。”

  周作人在《关于家训》中说:“钝吟虽儒家而反宋儒,不喜宋人论史及论政事文章的意见,故有时亦颇有见解能说话。” (杨光祖)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40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