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烽乌江大桥是贵阳经金沙至古蔺(贵金古)高速公路项目的重要控制性工程,桥梁全长1473.5米,预计年底建成通车。图为3月9日拍摄的贵金古高速金烽乌江大桥。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
202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挑战,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站在又一个新起点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今年中国经济写下鲜明的注脚。
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增长5.5%左右,符合现阶段我国潜在增长水平,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的“十四五”开局之年成绩单令人振奋。这一成绩得来殊为不易。尽管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中国经济仍保持恢复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都较好完成,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
着眼当下,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政府工作报告用“必须爬坡过坎”来形容今年的工作——一方面,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等。
5.5%意味着什么?去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期目标6%以上。但必须看到的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14万亿元。“在这一基础上再增长5.5%,相当于5年前增长了7.4%、10年前增长了10.5%,对应的经济总量超过9万亿元,创造的财富不可同日而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表示。
“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日本共同社指出,中国公布的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预测的4.8%。《纽约时报》则刊文称,中国5.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比以往虽有下调,但仍然高于大多数国家,能在全球不确定性中提振信心。
在国新办吹风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解读了GDP增速5.5%的目标。他表示,今年5.5%左右目标的设定,首先考虑了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其次也考虑了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5%左右,是较为科学合理的,符合现阶段我国潜在增长水平,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凝聚发展共识。”
“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更接近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我国GDP已突破114万亿元,在这样的体量上能保持5.5%左右的增速非常了不起,这也有利于我们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更好把握发展主动权。
“设定经济增速目标相当于有一个发展的‘指挥棒’,能更好引导经济发展方向,释放增长潜力。”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说,“今年稳信心、稳预期是重中之重,只要把信心稳住,挖掘好增长潜力,中国经济就能继续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稳宏观经济大盘、稳物价、稳供应链……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稳”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关键词。
3月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面对市场担心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连维良表示,我们有很多有利因素。既有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所创造的巨大发展空间,也有在疫情防控条件下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尤其是有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政策组合。
“更为重要的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丰富经验,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注重精准有效可持续,在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大家所担心的投资效益下降、产能过剩和资产泡沫等负面效应。”连维良强调。
近日,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20美元关口,煤炭、天然气、铁矿石等价格也居高不下,全球通胀持续高企,对做好国内保供稳价工作形成新的挑战。
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回应,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商品外采比例较高,国际价格上涨,客观上加大了输入性通胀压力,推高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不过,中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充足,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
去年因为多种因素影响,芯片在全球一度出现供应短缺。有专家指出,随着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面临供应链受阻的问题,这将令一些市场主体对发展前景产生担忧。
“今年,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保链稳链工作,疏通卡点堵点,畅通经济循环,大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将紧盯“卡脖子”薄弱环节,一体推进短板攻关、迭代应用和生态培育,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国家将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突破基础领域短板弱项,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基础。
“我们将支持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发展,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转。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外资企业加大高端制造和高技术领域投资。高质量实施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用好各类多边机制,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林念修指出,还将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体系,完善风险研判和预警处置机制,持续强化风险防范。
既要稳,也要进,新动能加速蓄势聚力,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在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中,从宏观政策到深化改革,有多项举措都围绕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稳增长关键要稳预期,稳预期关键是要稳市场主体预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表示,微观市场主体关系民生就业,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
当前,我国市场主体已经突破1.5亿户,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小微企业,疫情以来受冲击较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企业雪中送炭,助企业焕发生机”“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一系列举措,传递出对亿万市场主体的呵护。
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看来,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有力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多重减负红利,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从‘放水养鱼’到‘水多鱼多’‘水大鱼大’的良性循环。”
既要“稳”,也要“进”。保住上亿市场主体的同时,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同样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培育壮大新动能。
“百年变局下,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全国政协委员、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说,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在新基建方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林念修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实施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和5G融合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打造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稳妥有序推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建设;推进“十四五”规划已明确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实施、加快建设,及时启动一批预研项目,持续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
“中国经济,稳的压力没有减轻,但进的步伐在加快。”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认为,从去年经济表现看,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
“信心提升是个正向循环。人们看到中国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空间,就会去投资。有了投资就能够创造就业,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和消费也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都增加,经济就会活起来。”林毅夫表示,自己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凝聚信心,攻坚克难,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3月6日下午,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从5个方面指出我国发展具有的战略性的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5个“有利条件”,精准把握大势,指明奋进方向,为中国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透露出满满的信心与干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就业优先政策,围绕税费支持、特殊困难行业帮扶、重点群体就业等重点任务和重点人群因地因企因人精准发力,进一步提高了政策的精准性。”全国人大代表、南昌航空大学校长罗胜联说,“未来可期,我们充满信心。”
让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感受深刻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市场主体”和“活力”,提出“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并出台了一揽子的务实政策。
“这些措施系统性、针对性很强,贴近民心,贴近企业期盼,对1.5亿市场主体意义十分重大,更加坚定了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徐冠巨表示,民营企业要始终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频,持续变革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能力,通过共同奋斗来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壮大乡村产业实现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加快建设高水平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快先进存储产业创新升级”……2022年,面对风险挑战,中国经济如何破浪前行?代表委员建言献策中的答案简单而有力:坚定信心、真抓实干。
“如何爬坡过坎?作为一线代表,我认为要靠千万职工立足岗位,弘扬工匠精神,助力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新品试制装配工段工段长许燕妮表示。
“目标已经设定,要实现新的发展,我感到使命在肩。”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总装检测车间首席技能师王建清说,“只要我们实干、苦干、加油干,就有信心有底气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我们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铿锵的话语,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时与势都在我们这边。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激发爬坡过坎的勇气,保持勇毅笃行的坚定,才能推动中国这艘巨轮劈波斩浪。凝聚信心,攻坚克难,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行稳致远,我们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