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原文
玉英:
你已生育,又获一男孩,甚喜。
你明年可同德定、爱英①等一路来京,但你还须考虑,初次出门,作长途旅行,而带一未满周岁之婴儿,是否可行?望先征求你翁姑之意见后,才作决定。
你爸爸廿余年来,是在为人民服务,已成终身职业,而不会如你所想的,是在作官,更没有财可发。你爸爸的生活,除享受国家规定之待遇外,一无私有。你弟妹们的上学,是由国家直接供给,不要我负担,我亦无法负担,因此陈卓②等来此,也只能帮助其送入学校,不能对我有其他任何依靠。
今乘你二伯由京返里之便,你这里的妈妈寄给一点小孩用的东西,及你用的布料、毛衣,其中还有貂皮旗袍,是送你母亲③的。
即此。祝
你的健康
罗荣桓
十二月七日
桂英④给我的信收到,请代转问候。
【注释】
① 即罗德定、罗爱英,分别是罗荣桓的侄子和侄女。
② 陈卓是罗玉英的丈夫,曾任北京民族文化宫党委副书记
③ 指颜月娥(1900— 1984),1919年与小两岁的罗荣桓结婚。
④ 罗桂英,罗荣桓的侄女。
【时代背景】
罗荣桓(1902—1963), 原名慎镇,字雅怀,湖南省衡山(今属衡东县)人。1927年4月到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鄂南暴动、湘赣边秋收起义。经三湾改编,随毛泽东进入井冈山。长期在红军中从事政治工作,参加了长征。1936年6月进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等职。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当年10月进军东北后,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人民解放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等,参与指挥辽沈战役。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津战役,主持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
罗玉英是罗荣桓与颜月娥所生女儿,1926年出生于衡阳市衡东县,1949年与陈卓结婚,1950年元月来到北京与父亲团聚。不久进速成中学预备班学习。1954年被分配到北京南郊农场做人事工作。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科院工作,直到60岁退休。
【信仰之光】
1950年4月,罗荣桓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兼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1952年领导筹建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兼任院长。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11月任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63年12月16日病逝于北京。
罗荣桓长期领导军队政治工作,被称为军队政治工作的奠基人。他强调发扬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保证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方面,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毛泽东知道罗荣桓逝世的消息后悲痛异常,专门撰写了一首《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罗荣桓有过两次婚姻,他17岁还在中学读书时,便由家庭包办,同一贫农的女儿颜月娥结了婚。罗荣桓投身革命时,抱着以身殉“主义”的决心,为了不连累妻女,曾写下一纸离婚书,劝颜月娥改嫁。但颜月娥没有再嫁,一直住在罗家, 含辛茹苦将女儿罗玉英拉扯成人。
湖南解放后,罗荣桓得悉这些情况,便写信给罗玉英,让她到北京读书,学习文化,将来好为人民服务。他同时告诉女儿,自己革命20多年,不是在做官,也没有发财,不能为子女提供特殊的待遇。反映了老一辈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仰和两袖清风的廉洁品格。
信中提到“这里的妈妈”,指罗荣桓的第二任夫人林月琴,原名林英琴,安徽省金寨县人。她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后勤供给部妇女工兵营营长,参加长征。1937年5月,与罗荣桓相识并结婚。1947年创办东北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并任校长。1951年创建了北京十一小学,任校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是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女大校。(摘自《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