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而尽精微”语出《中庸》,意思是:既要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的境界,又要尽心于精细微妙之处。这句话包含大与小的辩证法,又是为政、修身的方法论。
对为政者而言,“致广大”是大处着眼,要学会“抬头看”,谋划时统揽大局,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握方向;“尽精微”是小处着手,要学会埋头干,操作中细致精当,在小节上扎实用力、精益求精。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只有“尽精微”不去“致广大”,就好比“盲人摸象”,只知局部,不识整体,难免陷于偏颇。反过来,只有“致广大”不去“尽精微”,则如同“一屋不扫”,没有实践经验,“扫天下”必陷于志大才疏、眼高手低,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善于把握大势、融入大局是施政艺术。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则小者弗能夺也。”讲的是大的方向格局确定之后,具体的事就能坚定不移地做下去,做出成效。心怀“国之大者”要求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时,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整体看、从高处谋、从远处议,通盘考虑各种问题,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在大局中审视本单位本部门本领域的工作;在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时,要着眼全局、顾全大局。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在干“大事”的同时,也要把“小事”做好做实,只有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党风建设,始终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懈努力。这是一以贯之的战略部署,可谓“致广大”。但在具体战术上,又处处体现“尽精微”,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中央八项规定”,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无不是从小事小节抓起,不弃微末、精准发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用“小切口”推动“大变局”。
“致广大”与“尽精微”辩证统一,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既在宏观上“抓大”,又在微观上“抓小”,眼睛看到远方,同时注意脚下的石头,才能做成事、做好事。近代实业家、政治家张謇曾说:“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视野开阔、能看清形势和方向,认为世间之大事,莫过于国计民生,提出了实业救国论。他又立足于中国实际,起而行之,“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兴办了大生纱厂、资生铁冶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创办了师范、纺织、农业等学校近400所,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当志存高远,有“致广大”的眼光和胸怀,着眼整体,心中有盘“大棋局”。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抓好分解落实,走好每一颗“棋子”,用扎实的行动支撑起全盘计划。在修身处世中,当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不轻视“系鞋带”“扣扣子”等细节,经常纠正“小错误”、时常清理“小欲望”,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在“尽精微”中涵养大德、成就大事。(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