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础教育二十余年,“云朵”校长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把信仰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田。“云朵”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教师吴蓉瑾的微信昵称,更是她在孩子们心目中的温柔形象。日前,吴蓉瑾被授予“最美巾帼奋斗者”称号。
真诚温暖的交流打开孩子的心扉
尽管我的宝宝做了一件错事,但是你能够在“晴雨表”里把这件事告诉我,承认错误,吴老师很欣慰。你的勇于认错让我十分欣赏。
宝宝,可怕的不是无知,可怕的是虚假,因为一次的弄虚作假可能带来是永远的不信任,这样的代价太大了……
这是吴蓉瑾写给学生的批语。其中提到的“晴雨表”,是吴蓉瑾让孩子们用来记录自己心声的一种类似日记的文本。在“晴雨表”里,孩子们可以写下自己的任何心情、想法,而不用担心被老师打分——因为,老师的回复只有像这样的对话和交流,没有评分等级。
“快乐是晴天,烦恼雨绵绵,小秘密就像太阳躲云间”,这是吴蓉瑾和孩子们心照不宣的约定:快乐,就画个小太阳,吴蓉瑾就会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开心分享给全班同学;烦恼,就画把伞,或是一朵下雨的云,表明孩子遇上难事,吴蓉瑾就会和他们一起讨论;不想诉说,就画个太阳躲在云间,吴蓉瑾就会私下找孩子们谈心。
小小的“晴雨表”,画出了孩子们细腻的情感,让老师们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而这一切,都源于十几年前的一场“挑战”。
2004年,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一次调研显示,有些孩子共情能力弱,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怯于面对困难和挫折等问题也较为普遍。于是,老校长程华决定做一个关于促进青少年情感发展的课题,在全校招募教师做先行者。
什么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课又要怎么去开展?当时大家都没有概念。而年轻教师吴蓉瑾揭了榜。
“她是真正喜欢小孩子的人,她就是我要找的人。”程华说。
语文老师吴蓉瑾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她认为,教育就是以心换心,唯有爱才能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走进孩子的心灵,完善孩子的人格。孩子们不善表达,可以先通过写作的方式,吴蓉瑾让孩子们每天把自己想说的话分享在作文里,可长可短。为了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老师不给评分,只做评语。
慢慢地,孩子们发现,不管在作文本上写什么内容,都能够得到吴老师细心全面的回应。对生病孩子的问候,对情绪低落孩子的鼓励……吴蓉瑾用红笔写就的评语,时常比孩子用铅笔写的字还长。这种真诚而温暖的交流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表达,吴蓉瑾则用心聆听每个孩子的喜怒哀乐。
后来,吴蓉瑾开始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她面对的学生也从一个班级,扩大到一个学校一千多人。这么多的学生,再像以前一样通过日常的交流观察达到对每一个孩子了如指掌的程度,变得有些困难。
吴蓉瑾又当上了那个吃螃蟹的人,这一次,她把目光投向了信息技术。
从启动建设“云课堂”,学校会议室的灯几乎每晚都是亮的。吴蓉瑾想为孩子画一张“数字画像”,还想建立一个教师备课系统,老师可以提高教学事务的效率,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本身。最终,头脑风暴换来了大数据库。
在“云课堂”系统里,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基于数据的大规模驱动,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惯被记录下来,从而精准画像、因材施教。比如,通过一支智能云笔,一个学生在课业练习时停顿时间的数据会被反馈给授课老师,如果停顿时间过长,超过了正常难度的范围,说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就会为孩子安排相应的训练来提高他的注意力,或者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前,老师大多是凭经验、观察,判断学生的情况。如今‘云课堂’的数据资源,为老师提供了‘课堂导航’,让老师能够采取更加快速、有针对性的方法。”身为“云团队”一员的徐继红老师坦言,“云课堂”为教学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在吴蓉瑾看来,信息技术只是手段,真正要抓的“牛鼻子”还是因材施教。她认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穴道”,如果找到这个“穴道”,这个孩子一下就会被激发出来;但是如果找不到,这个孩子就可能被埋没。了解各个孩子的特质、兴趣所在、潜力所在,并及时作出反馈,这正是她想让老师们从烦琐的教学事务中解放出来之后要做的。
想办法把这颗红色的种子种下去
让情感教育深入到每一个孩子,不只是引导他们爱自己、爱他人,更是爱社会、爱祖国。卢湾一中心小学坐落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毗邻中共一大会址,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底蕴和丰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2005年,吴蓉瑾作为带队老师第一次带领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来到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学习。本以为在这样的环境里,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可结果却让她皱起了眉头。
孩子们很开心,但是听讲解不很认真。开心是因为不用上课、不用写作业,当时这样的情形还是比较常见的,孩子们更喜欢去公园、去郊游,去各类场馆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效果确实一般。
吴蓉瑾顿时陷入强烈的担忧中。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爱国主义一类的参观教育对小学生们吸引力不大,可是如果等到初中、高中,孩子基本有价值观、人生观的时候,再去讲这些历史,那就太晚了,吴蓉瑾决心一定要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想办法把这颗红色的种子种下去。
吴蓉瑾当时教的是低年级,回来后,她当即寻求大队部的帮助,在各个年级的孩子中开展小调查。她发现,孩子们不认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讲解的内容听不太懂。吴蓉瑾又带领各个年级孩子对纪念馆陈列、参观路线、讲解内容等数据展开调查研究,与纪念馆商议后提出:尝试建立一支由小学生组成的讲解员队伍,专门为同龄人提供讲解服务,在向他人输出的过程中同时实现内化。
“别人可能随口说说就过去了,她却当真去研究了!”与吴蓉瑾共事多年的陈丽丽老师回忆说,“我比她还年长一岁,看她一路走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一直在思考,在实践。”
专门志愿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的小学生讲解员社团“红喇叭”成立了。为了让孩子们理解更深入,讲解更加到位,吴蓉瑾让孩子们自己写讲解稿,用自己的语言给同龄人讲党史。那段日子,她带领学生们一同学习党史,一同讨论撰写讲解稿,一同打磨讲解技巧。
吴蓉瑾要求讲解稿不仅通俗易懂,还要严格和事实吻合,不能一味追求故事抓眼球,却改变了它的内容。比如一大代表开会的时候特务闯进来,表面上并不是凶神恶煞的样子,而是以“找人”为借口,平静的表面下却是暗流涌动。在这个过程中,小孩子越来越走进这段历史,也把真理的故事讲给了更多人。
吴蓉瑾说:“在我心中,一直坚定着这样的信念,教育是铸魂立根的事业。”她坚信只有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种下红色的种子,他们才能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如今,“红喇叭”社团已走过16个春秋,培养千余名小讲解员,志愿讲解场次超过千场,孩子们的讲解稿还增加了英文版、快板版、连环画版,不只服务同龄人,大人们也会去听“红喇叭”。吴蓉瑾打破的不仅仅是纪念馆展厅的围墙,更是思维上的框架,让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喊在嘴上、写在教案里的口号,而是成为孩子们可以参与、能够融入、愿意记住、终生难忘的行动。
去年,中共一大会址新馆开馆后,吴蓉瑾请了几位新讲解员和已经毕业的历任讲解员来新馆看一看。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那里交流,有的已毕业多年,有的还是小学生,最小的只有7岁,却都能说出来馆里的东西。一位已经毕业的讲解员发现,“一下子多了那么多文物”,比如“《共产党宣言》不同的版本”。原来,经过长时间的浸润,这些内容孩子们早已不再陌生,红色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
“每天带着对事业的挚爱,一定会在事业当中找到那份甘甜”
打开吴蓉瑾的朋友圈,每天都会看到她发的几条消息,一个是早上“爱的学校”,配图是清晨学校高高的大楼,在晨曦中昂首挺胸、充满希望;一个是晚上“爱的走廊长又长~”,配图是教学楼暖暖的灯光下长长的走廊。早上,一般是六点多,吴蓉瑾就到学校了;晚上,往往这时候学校已经没什么人了,可空空的走廊丝毫不感到寂寞,因为背后拍照的那个人总会守护着这里。
除了“云朵”校长外,吴蓉瑾还有个“铁人校长”的称号。她手机永远24小时开机,无论是谁都能第一时间找到她,有任何问题也都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复。同时,吴蓉瑾也没有丢下自己的家庭,在她忙的时候,丈夫有空就会来陪她加班,周末他们也会预留出专门的时间陪自己的孩子。
怎样始终保持热情与旺盛精力?吴蓉瑾回答,自从见习、实习,她就一直在卢湾一中心小学,自己就是黄浦的女儿,在这里耕耘一份爱的事业。“每天带着对事业的挚爱,带着对孩子的喜爱走进校园,一定会在事业当中找到那份甘甜。”
吴蓉瑾很喜欢在学校里与孩子们相处的那种感觉。每天待在这里,她就觉得很踏实,能量满满。在前些日子的“最美巾帼奋斗者”录制现场,被问到有什么想说的话时,吴蓉瑾直言,想抓紧时间录完回到孩子们身边,只有跟他们在一起,才是最快乐的时光。
尽管获得了多项荣誉,但吴蓉瑾仍然坚持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只希望能够不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位师者,她不知疲倦地努力着。
教育均衡发展是吴蓉瑾的另一个“梦想”。她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市郊乡村和西部贫困地区,作为教育部信息化资源库专家,吴蓉瑾担任了校长工作坊主持与培训任务,多次到青海、贵州、陕西等省市的教育薄弱地区,为万名校长提供在线学习,为当地教师开展培训;作为特级校长,吴蓉瑾曾受组织派遣流动到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担任校长,通过跨区合作办学,这所乡村学校变成了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同行们亲切地称吴蓉瑾“种子教师”。
“吴校长去过很多地方,却没有旅游过。”老师们说,她总是把培训课程安排在下午,当晚返回,第二天一早照旧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们。
每天早上先到学校做案头工作;七点四十至八点半站在校门口笑着与学生们互相问好;然后,上课、听课、巡视校园,教学区一楼到五楼的长长走廊,走3圈就超过1万步。“步行榜”里的好成绩,让很多朋友都来打探,一座小小校园,为什么她每天总要走这么多路、能看到些什么?
“看孩子们上课时的表情动作是否专注,写字姿势、坐姿是否正确,胃口怎么样,琢磨怎么教导他们文明规范……”在吴蓉瑾眼里,学校有看不完的细节。
“教有真情,育无止境”——走进卢湾一中心小学一楼大厅就能看到的这句话,用来概括吴蓉瑾的教育生涯,很是恰切。
“云朵”校长的教育理念,与其说是智慧,不如说是情感,更不如说是信念。
今年48岁的吴蓉瑾,选了一幅卡通图画作微信头像——一个女孩驾着一片云,飞向天空。
吴蓉瑾既是云上那个放飞梦想的女孩,也是承载很多女孩梦想的那片云。(张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