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纪委要闻

文化之约 | 奥斯卡导演用纪录片讲述中国小康故事人间烟火中的家国情怀

  • 时间:2021-07-16
  • 文章来源:
  • 作者:

  

  

  

  《柴米油盐之上》剧照——主人公之一货车女司机张琳的幸福时光

  一个蜚声国际的纪录片导演,把目光投向了普通中国人,以他们的生活变迁为题材,拍摄了一系列纪录片。该纪录片被命名为《柴米油盐之上》,讲述的是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普通人生活里那些细碎却重要的日常。

  该片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中国报道社解读中国工作室联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深圳市委宣传部等共同出品,7月15日起在央视、海峡卫视、东南卫视、腾讯视频、Discovery探索频道、英国Sky天空电视台等中外媒体平台播出。

  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由两届奥斯卡奖获得者、英国导演柯文思执导。拍摄足迹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的柯文思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中国,希望以平凡人的视角记录和展示他眼里的中国巨变。“我了解到这个政策叫小康,同时在过去几年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由于全国各地成千上万人的努力工作,数千万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这样大的成就是很多国家想象不到的,可能其他国家只能幻想达到这个目标,所以我当时觉得非常有兴趣。”

  柴米油盐之上,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天空?点滴,何以汇聚成江海?普通人的故事,如何成就百年壮阔波澜?

  中国人的奋斗故事一次次吸引国外导演的目光

  柯文思生于英国,现居加拿大,从事纪录片和剧情片创作40余年,拍摄足迹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作品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获得4次奥斯卡提名,拿到过2座奥斯卡小金人、16座艾美奖奖杯。

  他曾不止一次用镜头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2019年,他执导的《善良的天使》曾在中国上映,该片聚焦中美民间交往,通过普通人的视角讲述合作为两国民众带来的福祉。人心沟通是消除误会的最佳方式,因此柯文思要拍摄一部纪录片让美国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通过讲述美中两国民间友好交往的感人故事,让美国民众觉得中国不再遥远。于是,就有了《善良的天使》。

  他们用了5年的时间,经历了一般电影工作者无法想象的艰难,正是影片的主人公——中美两国那些民间“外交官”,用身体力行来拉近两国文化和生活方式差距的人,成为他们坚持下来的动力。

  其实,《善良的天使》在美国推广的时候曾遭遇过“政治不正确”,受到过各种阻挠,但当他们把影片带到支持共和党的小镇,一个老农场主看完激动地说“我终于看到了真正的中国”。

  对此,柯文思说,自己只是发现了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更有温度的方式——用有温度有情感的小人物故事讲述出来。

  2020年3月,柯文思和他的团队,获准进入武汉拍摄关于疫情的纪录片。“这是迄今为止,我做过的最有挑战性的一部片子。”影片的摄制和采访覆盖了海鲜市场的商户、医护人员、志愿者、第一批感染者等。

  “我的团队中都是电影工作者,他们来到中国,没有带着任何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偏见。”柯文思说。电影团队都被中国强大的能力以及中国人民自愿前往危险之地的精神所震撼。“我们亲眼看到中国在抗疫中彰显的国家力量无比强大。当中国想做成什么事情的时候,能举一国之力去执行,这以西方标准来看是难以置信的。”

  这一次的《柴米油盐之上》,主角是村支部书记、女卡车司机、杂技演员、民营企业家……他们是中国变革故事的亲历者,也是创造者,他们的故事如一条条溪流汇聚成当代中国故事的奔腾江海。

  节目主人公们是平凡的,又是夺目的。节目真实记录下他们为什么笑、为什么哭、为什么奋斗、为什么痛苦、为什么挣扎……镜头里的他们自信、坚强、善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辛勤和汗水,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中国注入了蓬勃的生机活力。

  把中国之美藏在故事里

  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首集,柯文思选择拍摄一名基层中国共产党员的故事。他叫常开勇,纪录片拍摄的时候是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小干溪村党支部书记。

  常开勇坚强、直率而又情感细腻,总催着自己努力再努力些,希望老乡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对于贫困,常开勇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父亲是2008年去世的,走得很突然,(大山里)根本来不及送医院。如果放到现在,从我家到医院也就是40分钟,当时是几个小时。”正是因为常开勇自己小时候受过那种苦、那种累,所以他不想看到有人继续那么辛苦,假如不去付出,不去做的话,等待他们的只有落后。

  通过纪录片,我们看到常开勇数次落泪。柯文思对常开勇的评价是他感情非常丰富,因为他深深地爱着这里的土地和人民。

  纪录片真实地记下了易地搬迁的艰辛不易,常开勇一次次走上门做村民工作,有的老人在这大山上生活了一辈子,他们已经习惯了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坚决不搬。“老人有根深蒂固的思想,说我不去,我的土地、我的山岭,想种菜、想吃点什么都可以。对于这份记忆,他们是舍不得的。我跟他们说如果你搬出去了,你这一代人没有文化没关系,但是下一代再下一代,在新的地方文化水平好了,家庭生活就好了。搬过去之后,不仅是影响这一代的事情,而且影响下一代。”

  常开勇前前后后做工作20多次,老人们终于同意搬迁了。“看见他们住进新房子比我自己住新房子还要高兴,能够顺利脱贫,能够顺利住进新房子是我们的心愿。”

  为了群众安居乐业,常开勇顾不上自己的家。他的妻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多么希望自己也是常开勇的贫困户。因为那样,夫妻就能团聚了。

  常开勇的真实故事是中国千千万万基层干部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国最基层的干部,他们不仅要向百姓传递政策,还要耐心处理村民的埋怨和冲突。在信仰和朴素的故土情怀驱使下,他们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致力于让村民过上更好生活。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种宁愿自己清贫也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情怀,就是天地间最壮美的图景。

  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用镜头真实记录下这份来自中国的大美,讲述的都是平凡的中国人的柴米油盐故事,但是小故事却蕴含着大道理——这是亿万中国人奋斗圆梦的个人故事汇聚成大国小康的历史画卷。

  “我总是很愿意说中国的复兴是21世纪最大且持续的新闻故事”

  柯文思坦言,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英文名字的直译是“期待已久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等待已久的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中文名称“柴米油盐之上”的内涵可以分解为两个角度——“柴米油盐”代表了每个人生活的必需,而“之上”则是这些必需所汇聚而成的国家和时代的主题。

  每集故事的主人公都出生于贫困家庭,但是他们的生活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而发生了改变。纪录片的最后一集,故事有一些不同,主人公在摆脱贫困之后,用自己所有的资源来回馈家乡,帮助父老乡亲,这正是共同富裕的小康故事缩影。对此,柯文思说:“小康让中国社会最底层、最基层的人民,有机会真正畅想自己和家庭未来可能拥有的一切。同时,这些非常典型的中国家庭的人是如何为国家作出贡献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柯文思说印象深刻,是真实不虚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筹备一部纪录片,柯文思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的他对中国是充满“好奇”。

  此后,柯文思游历世界,在伦敦、纽约、洛杉矶等城市居住,用镜头记录自己的电影人生,拿到过两座奥斯卡小金人。

  看着西方媒体的报道,柯文思总觉得那不是真实的中国。于是,他有了记录真实中国的念头。

  2013年开始,柯文思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中国,他走遍了中国大多数省市,每到一处他都能看到巨大的发展潜力。

  “当再次来到中国,我从以前的‘好奇’变为了充满‘震惊’。我总是很愿意说中国的复兴是21世纪最大且持续的新闻故事,这像上天赐予的礼物一样珍贵。对于一个纪录片导演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地方,没有太多的西方导演在讲中国真正发生的事情。”柯文思说。

  中国令柯文思着迷,让他涌起浓厚的兴趣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从历史的角度,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把一些大题材通过普通人的脸、普通人的视角,完成一个个宏大叙事。

  “如果一个人渴望看到未来,那么他应该去中国旅行。所有人都在努力工作,他们都渴望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正如纪录片所呈现的,身材娇小的货车女司机张琳,与她日夜为伴的是一辆9.6米长的大卡车,无论是长途路上奔波的艰辛,还是原生家庭的不幸和婚姻生活的不顺,都没有改变她的“顽强”性格:敢爱敢恨敢哭敢笑,勇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坚定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上世纪90年代,富春江畔的大山里,几个砍柴少年约定一起走出大山,闯出一番事业。从严寒酷暑帮人跑腿,到风吹雨淋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大街小巷,乘着中国物流行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他们一点点地积累,缔造出一个庞大的快递帝国。然而,看着深深挂念的家乡逐渐走向衰败,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约定——带领乡亲共同富裕。

  这些,都如实地呈现在纪录片中。他们通过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的“人间烟火”气息,聚集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家国情怀”。

  对此,柯文思说:“我认为真正打动人的方法不是通过数据,而是通过真实感受到的情感。我们都不乏欢笑和泪水,这让全球观众产生某种情感的共鸣,事实上,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我们都能看到真挚爱的故事。就如中国人对沃土的相思,那么独特但是真挚。”(穆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