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在高速口现场引导货车进出,并进行防疫检查,确保路通货畅。
浙江省湖州市高速收费站卡口,工作人员将悬挂“湖州通”二维码牌的巡查无人机在车流集中处循环飞行,并通过“空中喊话”提醒司乘提前扫码,提高通行效率。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近期,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特点,个别地区疫情防控影响到交通通行,出现了车辆滞留、物流不畅等问题,部分生产生活物资被困在路上、卡在“链”上。当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发展活力,保通保畅是当务之急。
物流畅通不仅关乎疫情防控,还关乎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如果物流不畅,既影响抗疫物资供应,又影响市场供给和物价稳定,还会拖慢经济增长的步伐。没有物流“畅”,就难有产业“行”、经济“稳”、活力“强”、民心“通”。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4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要求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11日,交通运输部成立公路保通保畅工作专班,指导各地开展关停收费站和服务区自查自纠工作;18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物流保障工作机制……一系列保通保畅的举措切中时需。
物流不畅的原因之一,在于个别地方对防控措施层层加码,忽视民生保障的“暖”,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跛脚”现象。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执行政策“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跛各的脚”。
保畅通就是促经济、保发展、强活力,也是为疫情防控筑本强基,提供坚实而长远的支撑。物流不畅,货运不通,任何一个城市都可能陷入因缺少供给而产生的困境当中。疫情防控贵在讲究“精准”二字。只有善于“一手撑伞一手干活”,明晰防疫和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找到两者的最佳平衡点,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保通保畅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执行搞变通,落实擅加码,很容易导致一域“梗塞”,全盘“受阻”。各地务必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始终把保通保畅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打通物资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栋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