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纪委要闻

清风丨利至而必知 害至而必察

  • 时间:2022-04-23
  • 文章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 作者:佚名

  

  北宋苏辙在《上皇帝书》中写道:“心不可乱,则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意思是心思端正,有利之事来临就必然能意识到,有害之事临头就必然能觉察到。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冷静,便能对利害有清醒的认识,从而趋利避害。

  天上不会掉馅饼。“馅饼”降临时,要想想如何对待。史料记载: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事,赴外地巡视更是三缄其口,不吐露丝毫嗜好心迹,以防宵小之徒投其所好。一次,有位下属献给他一本宋拓碑帖,冯志圻原封不动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冯志圻说,这种古物乃稀世珍宝,我一旦打开就可能爱不释手,不打开还可想象它是赝品。“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面对诱惑,冯志圻保持清醒头脑,既保全了自己,又教育了他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世界五光十色,各种诱惑无处不在。只有坚守自己的内心,常想利益背后的东西,才能避免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自毁其身。《旧五代史·晋书》讲述了高汉筠清廉自守的故事。高汉筠在襄州任职时,有位恶吏私赠白金五百两。高汉筠说,你不是多剥削农民,就是多榨取了商贩,“吾有正俸,此何用焉!”遂将白金悉数上缴,并告诫该吏不可再为。面对不义之财,高汉筠不乱其心,坚持守着正俸过日子,不受到邪气侵染,不被他人左右。

  《北史·苏琼列传》讲道,南清太守苏琼刚到任,郡民赵颖送上两个新瓜。苏琼坚决拒收,但实在无法推辞,只好收下。赵颖走后,苏琼将瓜悬于议事厅门梁以示廉政。家人不解,劝道:“这是何必,以后不再这般便是。”苏琼笑曰:“安有初乐为而复禁者?”苏琼此言说得好,一个人一旦伸了手、湿了鞋,就会不复顾惜。要防止“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必须坚持“利至而必知、害至而必察”。如此,才能不被利益捆绑,不受他人牵绊。

  历史上还有很多为官者之所以青史留名、一生廉洁,就在于他们“常念居官之危”,做到了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公孙仪嗜鱼而不受鱼,杨震用“四知”拒金,子罕以不贪为宝,许衡坚守“我心有主”,李汰“黄金难换腐儒贫”,袁嘉谷“不以陋规陋吾心”,林则徐信奉“无欲则刚”,曾国藩笃定“慎独则心安”……这些为官者的好名节,与他们守住内心、防微杜渐是分不开的。

  戒贪止欲终是福,克己奉公乃正道  。党员领导干部手上都有一定的资源和权力,“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很容易成为被“围猎”的对象。如果心中无戒,头脑不清,没有一根“定海神针”,不经常反省自查,很可能会在各种“糖衣炮弹”面前败下阵来。只有心有所畏、志存高远,保持一颗对人民的赤诚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利益的平常心、对纪法的敬畏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才能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xwhc/yw/202204/t20220420_735074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