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纪委要闻

时代专论 | 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

  • 时间:2022-04-30
  • 文章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作者:佚名

  1.jpg

  4月20日至22日,主题为“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如期举办。图为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新实践”分论坛现场。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2.jpg

  图为2021年11月17日,柬埔寨政府在金边国际机场举行隆重仪式,迎接中国援柬第七批新冠疫苗。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指出“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在全球发展与安全面临多重挑战,特别是世界面临后疫情时代向何处去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以“船”为喻,呼吁各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为新形势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政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正确把握国际形势深刻变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高瞻远瞩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始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全人类解放为己任,本质上具有国际主义的视野和胸怀天下的情怀。马克思还具体阐述了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论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奔涌着一条世界化的洪流,也就是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还揭示了世界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坚持胸怀天下,在宏阔的世界维度中思考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命题,以自强不息的奋斗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侵略斗争的胜利信心,也有力地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支持和援助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事业和各国人民正义斗争,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毛泽东还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分歧,联合世界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为了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在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之时,就积极援助和支持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建设事业。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高度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提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在这一时期,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平等共赢的发展道路,担负大国责任,发挥大国作用,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完善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国积极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为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回首世界最近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各国历史、文化、制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从历史维度看,当今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面临巨大挑战。一是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全球经济版图重画,东西方软实力也在消长,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国际关系新的现实。二是世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各类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发展鸿沟日益突出,生态和气候环境问题迫在眉睫,新冠肺炎疫情威胁全人类的健康、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深远影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不断加剧,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和挑战,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将“三个世界”理论进一步创新发展,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深刻回答了如何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展现了胸怀天下、面向未来的宽阔胸襟,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绘制了蓝图。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如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被多次写入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重要文件,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凝聚着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中国方案,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来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世界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范围、最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主流。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快速变化的挑战也是层出不穷、前所未有,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各种挑战,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只有各国携手开展经济领域的协调合作,才能深入挖掘经济潜能,有效激发经济活力,尽快实现全球经济复苏。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命运紧密相连,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充分证明,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独立应对人类的巨大挑战,基于团结合作的全球治理才是人间正道。因此,面对各种紧迫全球性挑战,只有从世界整体入手,发挥人类集体理性的力量,加强各国之间团结合作,才能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一条在合作中实现共赢的新道路,才能让全人类共同坐上新时代的“诺亚方舟”。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治理智慧,宋代理学大家石介的名篇《中国论》提出“各人其人,各俗其俗,各教其教,各礼其礼,各衣服其衣服,各居庐其居庐,四夷处四夷,中国处中国,各不相乱,如斯而已矣”的理念,费孝通先生将这个理念进一步提炼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因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由此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各国人民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和探索,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应对共同挑战的时代潮流,其鲜明地主张各国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利益,携手构建不可分割、命运相连、共同发展、共同合作、相互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全人类共同利益,应对全世界共同挑战,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其深远影响正在持续扩大,并将随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一步彰显。

  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也集中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基本主张、原则立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壮大,国际上有些人开始炮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发展起来后会搞霸权主义、欺负别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向世界宣告,“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倡者,也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示范者。自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中国积极倡建中巴、中老、中柬、中越、中缅等双边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中非、中阿等区域命运共同体,倡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等领域共同体,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多区域、多领域开枝散叶,深入人心。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同国际社会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凝聚国际社会抗疫合作共识,向世界提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向百余国家提供抗疫物资援助,向国际组织提供援款,积极向其他国家开展抗疫技术指导、共享抗疫经验,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已向世界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居世界各国之首,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国际抗疫合作,为世界应对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自中国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资金融通不断扩大,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民心相通不断发展,实现了同共建国家互利共赢。同时,中国还不断致力于推动各国之间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探讨高质量共同发展的新路径。

  秉持着“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理念,中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仅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也致力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特别是2020年,中国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世界减贫作出重大贡献和经验示范。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深入参与区域和全球事务,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的理论,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互鉴意义重大。

  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坚持不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尹俊 作者系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75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