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秦怡一生的追求。2017年1月13日,95岁的秦怡携带自编、自演、自筹资金拍摄的电影《青海湖畔》在南京与观众交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铁道游击队》里与敌人周旋的芳林嫂、《马兰花开》里能顶半边天的拖拉机手马兰、《青春之歌》里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林红、《女篮五号》中敢爱敢恨的篮球手林洁……作为百年中国电影史的见证者和耕耘者,秦怡在银幕上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
从业以来,秦怡先后参演40余部影视剧,那些流光溢彩的银幕形象,早已定格在无数留档的胶片中、泛黄的老电影杂志上。2019年,有着60多年党龄的秦怡获得“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以及“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她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表演艺术家。
2022年5月9日4时08分,秦怡在上海市华东医院因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100岁。她为什么能成为“人民艺术家”,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影迷的不灭记忆?让我们回溯她的光影人生路,寻找答案。
从上海到重庆,不做亡国奴的信念始终不渝
1922年1月31日,一个女婴在上海浦东呱呱坠地。据记载,她所在的秦家是上海城隍庙城隍爷秦裕伯的后代,而到了父亲这一辈,秦家已家道中落。由于孩子众多,刚刚出生的秦怡差点被送进育婴堂。
小秦怡渐渐长大,谁承想,这个外表乖顺的小姑娘,却成了家中最“叛逆”的孩子。她对自己的评价是“表面平静,内心世界却热情活跃、奔放不羁”。
1934年,日军全面进逼华北。秦怡看到学校墙报上高年级同学贴出的布告,呼吁大家投入抗战洪流、为祖国奉献力量,她立即加入红十字会,发动同学们多做背包、棉鞋、棉手套捐给前线,自己也主动学做起针线活来。当时,她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战地护士,为国家尽一份力。
据秦怡生前回忆,自己从事艺术工作前,从未看过一部正式演出的戏,不知艺术为何物。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青年,带领她第一次参演了《放下你的鞭子》一剧。“但是,就这样一点点爱国热情,也为当时的反动社会所不容,我就因为演了这出戏而被迫离开了学校。”
《放下你的鞭子》是一部抗战街头剧,主要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一对父女逃出东北沦陷区,流离失所、以卖唱为生的故事,通过普通民众的悲惨遭遇促使观众认识到“只有团结抗日才有出路”。
演出时,当秦怡饰演的女儿香姐正要提嗓时,却因饥饿难熬晕倒在地。父亲非但没有同情她,反倒举起鞭子要抽她。一名观众立即冲上舞台,双目怒瞪,大声高呼:“放下你的鞭子!”老父和香姐便共同诉说日军侵华、家乡沦陷的辛酸故事。全场震动,大家齐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一幕,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8年,形势每况愈下,秦怡只有一个念头——不做亡国奴。她想上前线抗日,但对于究竟怎样走上这条道路,却一无所知。16岁的秦怡,一个人离开已经沦陷的上海,到了武汉,又转到重庆,举目无亲,只能依靠刻蜡版糊口。
在重庆,她因看话剧偶遇左翼进步导演史东山、应云卫。经二人推荐,秦怡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制挂靠在中国万岁合唱团。按照规定,在三个月试用期里,她不仅要完成合唱团宣传抗战的歌唱演出任务,在演员剧团需要人手时也得去帮忙。
多年后,秦怡还愉快地回忆起当年的一件趣事。一次,电影厂的一位同事请周恩来到家中吃饭,秦怡也参加了,当时还不认识周恩来。周恩来问她现在做什么工作,秦怡随口答道:“没什么意思,我在唱歌,演戏很少,我是在混混。”“唱哪些歌?”“当然是抗战歌曲。”“千千万万的人都在你们的歌声鼓舞下,走上前线,浴血奋战,才能取得胜利。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不要说混混。”周恩来正色道。秦怡不好意思地连连点头:“我一定认真唱。”
“我就这样走上了演艺道路。从不会演戏到渐渐开窍,我正是通过认真演戏以及拍电影,慢慢地养成当好职业演员的素质和修养,慢慢地体会做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秦怡说道。
找到为什么人演戏、怎样才能演好戏的方向
1959年5月4日,根据秦怡的一贯表现,以及为共和国电影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她被正式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面向党旗宣誓时,她感慨万千。回望人生来路,如果没有离开封建旧式家庭,没有左翼进步力量的信赖和帮助,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培养和教育,她的人生,多半会是另一种样子。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把上海的文艺工作者组织起来学习,秦怡担任女同志学习小组组长。第一次担任组织者,秦怡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通过学习,她了解了文艺到底是什么,也了解了为什么人演戏、怎样才能演好戏,以及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怎样服务人民大众等基本道理。这些问题,秦怡过去从没深想过,更没有和其他人讨论过,眼下觉得心里亮堂起来,找到了努力方向。她进入创作高峰期,佳作频出。
当年,红色小说《青春之歌》风靡一时,小说中的革命英雄也激起了秦怡强烈的创作欲望。1959年6月,她接到了《青春之歌》剧组的邀请,让她扮演革命者林红一角。她喜出望外,这是她入党后的第一个角色。
《青春之歌》主要通过林道静的成长、进步过程反映一场风起云涌的历史大风暴。它展现的是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一批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通过对“苦闷彷徨、追求探索、锻炼成长”三个阶段的深入描写,生动揭示了青年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小说一经推出,就获得巨大成功。
作品中,林红大部分时间在监狱中度过,对她的个人形象塑造并不多,但角色贯穿全局的作用又极为重要。最初,秦怡觉得自己在外形上和林红有较大的差距,至于意志力、精神境界,更是差远了。那么,如何才能胜任这个角色呢?
她反复思考,白天看小说,晚上看剧本,还找来大量材料,深入感受剧本描写的那个时代。她潜心揣摩,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不断成长的;“一二九”学生运动高潮时,知识分子又是怎样前赴后继,为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
她在1959年7月8日的创作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忽然想到,在青岛海水养殖场碰见的那个女工——模范生产队长。她那纯洁、颇有毅力的瘦长的脸,浓浓的眉毛,目光炯炯。在她身上似乎有着无穷的力量……她虽然与林红不一样,但她也是一个经过风霜的坚毅形象。”
电影开拍了,秦怡仅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就成功塑造了一个“有信仰的人”。“林红就义”这场戏,不仅感染着别人,也感染了她自己。当她被押出牢房和同伴们道别时,秦怡赋予林红的表情是幸福的,因为“她知道什么是不灭的希望”。
小说作者杨沫评价说:“秦怡同志表演的林红,是我最喜欢的。她没有什么形体动作,但表现得那么真实动人,使人感动得落泪。”电影演员田华也说:“秦怡同志之所以演得好,更主要的是在于她还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虽然林红牺牲了,但千千万万个林道静这样的人却成长起来了。”
造就经典的背后,是发自内心的热忱
六十年前,也是春末夏初时节,在全国各大电影院里,几乎同时挂起了22位电影明星的大幅照片,成为那个时代一道独特的电影风景。他们是由周恩来总理倡议、四大电影厂推荐,以及基层调研评选出来的新中国优秀表演艺术家,又称“22大电影明星”。
被誉为“中国影坛东方女神”的秦怡也位列其中,那一年,已经是她从艺的第23个年头了。在他们当中,她是演小角色最多的人。
“她演主角的戏并不多,这是一个跑龙套的著名演员。”秦怡艺术馆馆长佟瑞敏认为,这体现出她的德行,人很有名了,还是甘愿做配角。
《青春之歌》中,她甘心为初出茅庐的谢芳充当绿叶,表现出一位艺术家的胸襟和气度。尽管这个配角只有16分钟的戏份,秦怡却依然凭借精湛的演技,将影片推向高潮。
“电影是最能够传达人们最细微的内心世界的东西。”在秦怡看来,“如果诚心诚意地演,一两句台词也能塑造人物。虽然是配角,也同样得到了创作的愉悦。”她曾在自传《跑龙套》中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态度:“我并不是想把‘跑龙套’提到很高的地位上,只是感到,一场戏里哪怕是一个倒茶递水的小小角色,只要认真地全身心投入了,它就能有较大的作用。”
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而造就经典的背后,是演员发自内心的热忱。细心揣摩角色与表演细节,是秦怡一贯的创作习惯。
《铁道游击队》里有一个“扔手榴弹”的经典桥段。导演要求秦怡把手榴弹准确地扔到陈述扮演的日军的脚后跟,可一连几次试拍都不成功。后来,秦怡想了个笨方法,只要跟陈述在一起,不管吃饭、走路,她都一直盯着他的脚后跟,坚持几天就找到了感觉,再拍的时候,手榴弹不偏不倚,正好砸中陈述的右脚后跟。
1957年上映的《女篮五号》是新中国首部彩色体育电影。虽然影片中少有打球的专业镜头,但敬业的秦怡还是特地去篮球队体验学习了两个月,每日和队员们同吃同住,清晨4点起床训练,感受队里为国家荣誉拼搏的精神头。
“作为演员,终身追求的理想,应该是把自己从文艺中得到的一切感人的精神力量,再通过自己的表演给予别人。”秦怡对自己的定位从来不是一个明星,而是一个用心演戏的演员。
活着就要工作,始终不忘共产党员的身份
93岁,她登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拍摄自己字斟句酌的电影剧本《青海湖畔》;95岁,她在电影《妖猫传》中饰演白发宫女;97岁,她在华东医院疗养期间,还出演了公益电影《一切如你》……
秦怡说:“我90多岁了,经历了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更加觉得幸福来之不易,更加要不断学习,为人民讴歌,拍好电影就是为人民服务。”
上海电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曾表示:“我一直记得秦怡老师的一句话,‘年龄不是由我决定,但生活可以,我活着就要工作,工作要比不工作强’。”
戏里,她用心塑造着每个角色;戏外,她始终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当83岁的表演艺术家牛犇请秦怡做自己的入党介绍人时,已经卧床近两年的秦怡欣然接受,并郑重写下了自己的意见:“牛犇是个好同志,我愿意做他的入党介绍人,我相信他也会做得很好。”
2018年6月,牛犇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回忆这段经历,牛犇感动地说:“征求她的意见,没想到她非常高兴,很欣喜地就答应了。在政治上面,我知道她是一个非常有追求、非常认真的人。(对于我入党这件事)她是慎重考虑、做了很多事情。她最好的、最健全的就是思想。你别看她现在身体不好了,走不动了,但是在这点上,她思路非常清晰。”
对于秦怡,人们从不吝啬褒奖。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说:“她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角色,其中最成功的,是她严谨地塑造了自己的形象——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剧作家吴祖光评价她:“不论经历怎样的挫折和磨难,秦怡永远呈现出一种雍容、坚韧而从容不迫的人生状态。”
“一个人活在世上,有再多的钱也好,再怎么被说漂亮也好,得再多的奖也好,总有一天,你是要走的。你走了,一切就都消失了,多好的东西你都拿不走。”在秦怡朴素的价值观看来,“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最最要紧的东西是什么?还是一个价值——自己给予这个世界什么。别人不会在乎你得到了多少,而是看你付出了多少。”
“电影是我一生的追求,活得越老,追求越多。我始终觉得,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我们总要以满腔激情去拥抱事业。表演就是我的事业,就像是我的一支永远唱不尽的歌。”她的人生不仅有时间的长度,更有热情倾注的宽度。如果想念她,不妨去光影世界里看看她,那些真挚、坚韧、勇敢,穿越时空,依然有力量。(记者 管筱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