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巴州持续深化政治巡察,建立健全州县市巡察联动机制,实现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促进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工作有机结合,助推巡察监督提质增效。
巡前“把脉问诊”,找准巡察“靶向”。
做实做细州县市巡察,必须坚持一盘棋思维,加强总体谋划。每轮启动前,巴州党委巡察办与自治区党委巡视办主动对接,掌握巡察重点,严格落实“巡察对象上下对应,巡察内容基本一致,工作要求基本统一”要求。
同时,加强对县市巡察机构的了解跟踪,县市巡察办根据巡察工作重要事项报备制度要求,对工作安排部署、党委书记听取巡察工作汇报、推进巡察全覆盖任务等情况及时向州党委巡察办报备,州党委有针对性地进行督促指导,确保巡察工作有序推进。定期召开县市巡察办主任座谈会,加强巡察工作的会商、沟通和研判,增强上下联动任务的计划性和针对性,研究制定州县两级巡察联动工作方案,确定巡察的重点领域和对象。
在联动机制上,注重上借下力、下借上势,州党委巡察组充分发挥业务优势,加强对县市巡察组的指导帮助;县市巡察组积极发挥人头熟、地头熟的优势,扩大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打好精准发现问题“组合拳”,增强监督合力,实现“1+1>2”的效果。本届巡察以来,统筹州县巡察干部力量,同步完成对93个乡镇(街道)、595个村(社区)的联动巡察,实现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巡察的全覆盖。
巴州党委巡察办坚持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创新,把常规、专项、机动巡察和“回头看”贯通起来、统筹使用,不断创新符合实际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形式。探索试行“巡乡带村+交叉巡村”巡察,州党委第九轮巡察时派出2个巡察组巡察焉耆县四十里城子镇和尉犁县尉犁镇时,同步安排两县派出5个巡察组对所属的19个村(社区)进行交叉巡察试点,形成了“州级统筹、州县联动、县级交叉”的工作模式,增强了巡察监督的权威性、精准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参与此次巡察的一名干部坦言,“提级联动、异地交叉巡察,阻断了人情干扰,消除了巡察干部的思想顾虑,打通了巡察监督‘最后一公里’。”
在州党委统筹下,在已完成的交叉巡察中,十二届尉犁县委第九轮巡察,由焉耆县干部组成的3个巡察组共发现问题182个,形成巡察专报2件,立查立改6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70条;十二届焉耆县委第十一轮巡察,由尉犁县干部组成的2个巡察组共发现问题65个,形成巡察专报2件,立查立改4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42条。
巡察整改要出成效,离不开整改监督这一有力保障。发挥巡察综合监督平台作用和联系群众纽带功能,推动巡察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贯通融合,是实现问题闭环管理,助力巡察成果“颗粒归仓”的有效载体。
为做实做细州县市巡察,完善巡察整改监督闭环,巴州充分发挥巡察在“四项监督”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线索移交、问题反馈,明确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巡察机构巡察整改日常监督责任,贯通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和派驻监督同发力,联动推动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持续跟进,实现全程管控,形成整改闭环,有效发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政治巡察作用。
巴州党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巡后处置问题线索、强化整改日常监督是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的关键环节,对巡察移交的问题线索坚持“零放过”,确保整改任务“不悬空”“全见底”。
实际操作层面,巴州还把“当下改”的举措与“长久立”的机制结合起来,在抓好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基础上,强化整改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实现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死一个漏洞,切实发挥巡察治本功能。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巡前、巡中、巡后以及问题交办、整改阶段相应措施,压紧压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以做实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为着力点,将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群众身边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厚植为民情怀,推动巡察问题整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巴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巴州纪委监委 李众旺 宫雨涵︱责任编辑代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