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唐山,又称“凤凰城”,最初因境内有传说中“凤衔而至”的凤凰山而得名,后更因在震惊中外的大地震后浴火重生而成为英雄之城。
2010年7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同志到唐山视察,作出了“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重要指示。2016年7月28日,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唐山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唐山按照“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再接再厉、不懈努力,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使这座英雄城市再创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唐山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既针对当前又布局长远,既提出目标又指明路径,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唐山、如何建设新唐山这一重大课题,饱含着总书记对唐山的深切关怀、殷切厚望。
生机盎然的五月,沿着当年总书记视察唐山时的足迹,寻访城市中一个个温暖而感人的故事,我们听到的是这座城市锚定“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铿锵节律,感受到的是唐山人民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努力把唐山发展得更好、建设得更美
初夏时节,唐山南湖世园会园区晚樱绽放,杨柳依依。作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唐山市规划展览馆点缀在园区北侧。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视察时曾来到这里。
“总书记一行从南门拾级而上,先来到展览馆二楼参观唐山抗震40周年成就展。”唐山市规划展览馆馆长李锦峰深情回忆道,当时二楼展区主要由一组组黑白、彩色对比的图片组成,一幅黑白图片是40年前的震后废墟,一幅彩色图片是40年后的唐山英姿。看着一组组对比鲜明的图片,总书记放慢脚步,细细观看。
展馆三楼,是一幅幅极具现代气息的图片:繁忙的港口装卸机、疾驰的高速动车组、整装待发的机器人……在投影幕布前,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唐山市城市规划短片《新唐山·新家园·新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历史性机遇,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努力把唐山发展得更好、建设得更美。”
“为更好展示我市城市规划建设成就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我们正在对展陈内容进行再谋划、再更新。”李锦峰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城市规划展览馆多次对展区布展内容和布局进行补充、调整,每一次展陈内容的更新,都令人振奋,而展览数据的不断刷新,更是印证着唐山发展的坚实脚步。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7000亿、8000亿台阶;2022年第一季度,唐山市以GDP总量1842.2亿元,占全省总量19.3%,领跑全省。
近年来,唐山市把争取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走在前列,作为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目标的路径和抓手,围绕“强链、延链、补链”做文章,着力建强“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撑,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搭建新平台、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家园、共创新生活。
在唐山乐亭经济开发区,从市区搬迁而至的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生长”在离海最近的地方。今年1月7日,河钢集团和韩国浦项联手打造的高端汽车板项目在这里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6亿美元,是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单体投资最大的外商合资项目。
“项目开工为唐山钢铁行业由黑变绿、由旧变新、由大变强注入了强大动能。”唐山市发改委主任郎文昌告诉记者,由于大力实施了一批钢铁深加工集群项目,唐山市钢铁产业链条不断延伸,2021年,唐山钢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38%以上,比2010年提高30个百分点。
生命至上,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5月20日下午,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冷先生收到了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工作人员董春月发来的微信,“您去年登记的地震遇难者姓名已经补刻上,您有机会可以来唐山祭奠。”
“非常感谢您!能不能告诉我一下名字位置编号,谢谢!”冷先生马上回复。
“不客气,姓名刻在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纪念墙第四组B面13行23列。”董春月通过微信发去了刻有冷先生哥哥姓名的纪念墙局部图片。
“46年了,哥哥的名字终于镌刻在了他长眠的城市,这对逝者是一种尊重和悼念,对亲人是一种安抚和慰藉。”冷先生告诉记者,大地震中,正在驻唐某部服役的哥哥冷峰不幸罹难,生命定格在了20岁。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位于城市南部,公园内贯通东西500米的纪念墙上镌刻着唐山“7·28”大地震中24万余罹难者的姓名。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专程来到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向唐山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向纪念墙三鞠躬。
“总书记说,这次来唐山,主要是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看一看这里英雄的人民。”站在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祭文墙下,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管理中心主任郑湘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潮澎湃。
“24万人的名字都刻上去了吗?有没有遗漏的?”纪念墙前,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询问。
“总书记关注罹难同胞姓名是否全部镌刻上墙,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高尚情怀。”郑湘军告诉记者,“6年来,管理中心牢记总书记嘱托,每年都会在清明节前夕和‘7·28’前夕安排两次集中补刻、勘误,目前已补刻罹难者姓名1240个。今年补刻工作受疫情影响很大,我们还是抢出了‘五一’假期半天时间,集中将51名罹难者的姓名刻录上墙。”
“等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后,我们就能搬到这个‘新家’了!”5月22日一大早,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又一次驱车来到已经竣工的唐山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看着崭新的建筑,内心充满憧憬。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慰问截瘫伤员。总书记叮嘱大家,“大爱无疆,医者仁心,医护人员要树立把伤残人当亲人的思想,为伤残人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谆谆教诲,牢记在心。多年来,疗养院全体工作人员把伤残人当亲人,为截瘫伤员办实事、解难事,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并独创了一套先进的截瘫病人护理方法,打破了当年国际医学专家对唐山截瘫伤员15年存活极限的预判,创造了生命奇迹。
最让杨震生感到欣慰的是,5月1日,《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唐山市截瘫疗养院将被作为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弘扬唐山抗震精神的地标建筑永久保护利用,并打造成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宣传基地。
党旗高扬,促进社区服务提质增效
5月23日清晨,唐山市路北区机场路街道祥富里社区文体广场上,居民们欢歌笑语,沐浴着初夏时节的和煦阳光。
“大叔大姨们,咱们广场每天都进行消杀,可以放心活动,但也要注意戴好口罩、拉开距离哈!”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林静嗓音嘶哑,不停地喊话提醒着大家。
“放心吧陈书记,我戴着口罩遛弯儿,又锻炼腿脚,又锻炼肺活量!”507楼居民、62岁的蒋焕霞笑着接过话头。
见到记者,蒋焕霞打开了话匣子,“别看我上有老下有小,可每天参加社区文体活动不能少。尤其是每天一次的小广场‘打卡’,更是风雨无阻。”
“为啥?”记者问。
“因为这是我们祥富里的‘福地’,我在这儿见过总书记!”回忆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社区时的情景,蒋焕霞激动不已。
“那天快晌午时,总书记来到小广场,我跟做梦一样随着人群往前挤,和大家一起围拢在总书记身边。”蒋焕霞清楚地记得,总书记亲切地问大伙儿,“大家幸福不幸福?”当时在场的几百名居民齐声回答,“很——幸——福!”
“就这仨字,我把嗓子都喊哑了,因为真是打心眼儿里往外喊的。”蒋焕霞说。
随后,记者来到祥富里党群服务中心陈林静的办公室。这个不足10平方米的“刀把形”房间里,堆满了成箱的矿泉水和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小小的折叠床挤在角落。
自三月中下旬唐山市疫情防控工作进入紧张阶段以来,陈林静在社区日夜驻守。
“总书记视察时指出,社区工作要时时处处贯彻党的宗旨,让党的旗帜在社区群众心目中高高飘扬,让社区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作用、展示良好形象。这是总书记对社区党员干部的要求,更是我们的光荣使命。现在正是居民群众最需要党组织的关键时刻,我必须寸步不离社区‘主战场’。”陈林静告诉记者,在今年疫情防控“要劲儿”的时刻,在605名党员引领下,祥富里社区成立了由1500多人组成的“同心圆志愿服务队”。
从摸排流调、核酸采样,到消杀清运、物资保供,再到宣传鼓劲、心理疏导,志愿者们根据社区需求和各自专长开拓志愿服务项目,成为社区居民的服务员、贴心人、主心骨。
陈林静说,遵照总书记“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如今社区已形成了“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志愿服务”新模式,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我们把志愿服务队命名为‘同心圆’,寓意就是以党组织为圆心,党群、干群携手,共同画出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同心圆’。”(记者 郭 猛 汤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