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有:懂得“无”才能懂得“有”

  • 时间:2022-07-30
  • 文章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作者:佚名

  7-23.png

  《说文解字》:“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有”的意思,竟然是“不当之有”。古人认为,日食月食是不祥的天象,所以不应当出现。太阳好好的,月亮好好的,突然有了日食,有了月食,这算什么事呀!同样,心脏好好的,腰椎好好的,突然心脏供血不足了,腰椎间盘突出了,这算什么事呀!这就是“有”。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不宜有也”:“谓本是不当有而有之称,引申遂为凡有之称。”于是,日食、月食是“有”,太阳、月亮也是“有”;一切病是“有”,一切病的载体也是“有”。凡是存在着的,不管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都是“有”。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关于苹果的想法;你有一个知识,我有一个关于知识的产权。

  说到“有”,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无”。说到“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老子。《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知道“有”更要知道“无”,懂得“无”才能懂得“有”。读《老子》,很大程度上就是读“有”和“无”这两个字。

  “无”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真的在你的周围存在着;“有”虽然看得见、摸得着,但它真的会从你的身边消失的。

  天下万物就在那儿,你有什么?天下万物就在那儿,你还想要多少?你有的,有很多其实是无用的;你想有的,有很多其实是不必要的。如果你一无所有,你肯定还有点什么;如果你无所不有,你肯定还缺点什么。有所作为的人,不是什么事情都做;无所事事的人,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活着,生活着,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处理“有”和“无”的关系。

  人活着,是一种“有”;人死了,则是一种“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是另一种“无”;“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则是另一种“有”。(尚之)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490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