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生态环境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相关工作。黄秋霞 摄
7月21日上午,生态环境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关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审批4.7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8.4万亿元,同比上升28.9%。”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表示,生态环境部门扛起在稳经济大盘中的责任,做好基础设施、能源保供等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保障,扎实推进环评‘放管服’改革,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度,环评是我国进行环境管理的一项基础制度,也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发布会介绍,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全力服务重大项目环评,依托环评审批“三本台账”等政策工具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在规划和项目环评方面持续发力。
其中,在能源安全和煤炭保供上,积极推动新增产能落地,促进国内能源市场平稳运行,去年10月煤炭保供工作启动以来,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已审查审批煤矿项目102个,涉及产能每年5.1亿吨。在推进重大铁路项目上,上半年完成7个重点推进铁路项目环评审批,涉及总投资达4800亿元。在推进重大水利项目上,顺利完成计划近期开工的南水北调引江补汉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环北部湾广东供水工程等多个重大水利工程环评审批。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环评与排污许可工作实施方案》,就确立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等提出5方面18项工作任务。
发布会介绍,环评“放管服”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全国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常态化监管,已将存在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等问题的265家单位和21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抓紧组织对在环评信用平台建立诚信档案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清理不具备技术能力的“空壳”环评公司和存在“挂靠”等违规行为的环评工程师。组织开展环评和排污许可监管行动,发现环评与排污许可落实中的突出问题并督促解决。此外,优化审批服务,帮助基层审批部门及小微企业解决环评审批问题1600多个。
为确保环评质量,刘志全指出,一是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2021-2023年)》,对重大投资项目环评要求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确保环评批复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设施、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法,压实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属地监管责任,对违反“三同时”和自主验收要求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三是加大“未批先建”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将查处“未批先建”违法行为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内容,将问题突出的地方和企业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发布会强调,下一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环评管理效能,深入推进重大投资项目环评保障。同时,继续提升主动服务意识和能力水平,并加强环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源头预防效力发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黄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