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河南省开封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办不成事”监督窗口接待群众来访。杨沛欣 摄
图为河南省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工作人员通过“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平台,对“入企访廉”活动中发现的有关问题进行交办。 曹旭 摄
河南省开封市纪委监委在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探索设立“办不成事”监督窗口,窗口专接“烫手山芋”、专解“急难愁盼”、专治“疑难杂症”。为更好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市纪委监委通过派员驻点监督,对反映事项逐一过筛、分析研判,深挖背后的作风不实、政策不明、职责不清、流程不优等问题,推动职能部门主动作为,让各类“办不成”的事有处问、有人管、有人帮。
办不成的事有了“出口”
走进开封“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大厅,重要通道都张贴着市纪委监委“办不成事”监督窗口的宣传画。循着指引,很快就能找到“办不成事”监督窗口。
窗口位于大厅西侧,从设置上看起来与普通政务服务窗口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墙上“符合政策马上办、疑难复杂推动办、推诿扯皮责成办、应办不办监督办”的标语和桌面上“作风监督岗”台签又让它显得与众不同。
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张红杰是9月底的带班领导,他向记者介绍,“监督窗口的值班人员都是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为保证工作连续性,人员固定,14天一个周期轮岗值班。”
各县区“办不成事”监督窗口的陈设布置与人员配备和市级基本保持一致,为群众提供了办难事的新“出口”。
前不久,杞县“办不成事”监督窗口迎来了一位犯愁的市民李先生,他在县人民医院为外甥女徐某办理医保结算时,被医院工作人员告知查不到相关参保信息,多次去县卫健委、乡政府等地咨询都没有结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找到了“办不成事”监督窗口。
接到求助后,带班领导潘险峰随即前往县医保局服务窗口,督促县医保局工作人员从医保信息系统入手,查找问题根源。当天下午3点,找到了问题症结:县人民医院在新老系统迁移过程中,未及时将徐某的参保信息切换到新系统上。县人民医院补充完善相关信息后,徐某的住院费用终于成功报销。
市民雷先生的难题也在“办不成事”监督窗口的推动下顺利解决。雷先生急需办理药品零售经营许可证,他来回跑了多次,每次都被审批窗口工作人员告知需要补充材料。市纪委监委“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工作人员获悉后,随即对问题进行核查,按程序批转、交办。针对一些工作人员对待群众态度冷漠,“一次性告知”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市纪委监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督促审批窗口提供材料清单,第一时间为雷先生办理许可证。
“‘办不成事’监督窗口真的能办成事。”雷先生的感慨道出了该市不少企业和群众的心声。截至目前,该市市县(区)两级“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共推动解决各类问题3028件。
“办不成事”监督窗口都办了哪些事
“办不成”的事都有哪些?张红杰介绍,主要是“不给办”的事、“很难办”的事以及“办不了”的事。“我们按照‘符合政策马上办、疑难复杂推动办、推诿扯皮责成办、应办不办监督办’的思路,对‘办不成事’问题分类施策。”
对人为因素“不给办”的事,由纪检监察机关跟进监督,视情况启动问责程序。对有政策障碍、需多部门协调或缺失办理材料,“很难办”的事,纪检监察机关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积极会审会商,提出解决途径。
张红杰讲述了一个“很难办”的例子。1994年,15名城区东郊供销社职工集资改造扩建单位的32号院综合楼。原郊区房管所依据集资建房相关手续,办理了房屋所有权证,但未进行土地分割。2010年之后,由于政策变动,未进行土地分割的房屋办不了不动产权证,没证成了职工们的心病。
由于是历史遗留问题,涉及单位多、解决难度大,市纪委监委迅速组织召开协调会,与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及供销社等多个部门连续现场会诊,并从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深挖原始档案资料,最终依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房产测量规范》等相关规定,完善了手续办理链条。
为加快解决问题,市纪委监委向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市供销社正式下发交办单,要求限期办结。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提前介入,将房屋信息补录进登记信息数据库,一次性告知城区东郊供销社、集资建房职工办理土地分割所需要的材料,并协调测绘公司进行测绘;市供销社迅速整理并提交了办理土地分割所需要的全部材料。在完成土地分割后,集资建房职工陆续拿到不动产权证,困扰10多年的问题9天得到圆满解决。
但是,并非所有“办不成”的事情都能通过窗口办成。
某加油站负责人申请在新执照下发后立即恢复营业,由于政策规定,执照下发后需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再次审核,经研判确系“不能办”的事项。最终工作人员将结果反馈当事人并对其耐心疏导。
对于“办不了”的事,有关职能部门需在3个工作日内向纪委监委提交明确的政策依据,详细说明不能办的理由,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背书。
从办成一件事到办成一类事
前不久,市民贾先生因工作调动造成公积金断缴,在补缴后想要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却被告知:不符合连续正常缴存6个月的规定,无法办理。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贾先生向市“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反映。
窗口工作人员横向对比后发现,河南省内部分地市出台的相关政策均规定,只要欠缴不超过一定的时限,补缴后均可视为连续缴存。随后,市纪委监委会同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召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人员进行研判,并于当日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下发了交办单。一周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通知贾先生申办公积金贷款。
经此一事,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重新修订缴存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因工作变动等原因,连续、正常缴存6个月以上,补缴不超过三个月,并且账户状态连续,可以认定为缴存情况符合公积金贷款条件。”
从办成一件事到办成一类事,各地将“办不成事”监督窗口视为拓宽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不断探索、叠加监督效能。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纪工委监察工委将“入企访廉”活动与“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工作相结合,对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的有关问题,通过“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平台移交相关部门限时办结。
禹王台区纪委监委则将“你评我督”小程序的二维码贴在了政务服务窗口的台面上,群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对窗口工作进行评价。区纪委监委定期查看评价结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汇总整理,交由“办不成事”监督窗口统一督办。
9月底,开封市纪委监委有关领导分别带队,对市县(区)两级“办不成事”监督窗口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他们随手拿起登记簿,拨通办结的“办不成事”问题反映人的电话,在得到“满意”的答复后,在量化管理评分表满意率一栏里,填上了10分满分。
同时,他们还带来了第三期开封市“办不成事”监督窗口监督推动解决问题情况分析通报,通报同步发放至市纪委监委各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及县(区)纪委监委,以便工作人员及时提醒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我们不能单纯以名称来定义窗口的职能。”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蔡建春说,我们要从“全周期”的角度出发,强化从源头到末梢的全流程监督,尽可能实现窗口功能的集合、效用的放大,及时回应民生关切,让在“办不成事”监督窗口能办成的事在其他窗口也能办成。
为什么“小窗口”可以办成事
“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办成事,离不开得当的方法。
开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卢捍卫介绍:“解决‘办不成事’问题不能‘一刀切’,要通过‘三对比’,即纵向对比,看过去是否办理过类似事项;横向对比,看外地有无办理过相关事项;认真辨别,检查是否存在由于人为设卡或开放程度不够、思想保守造成‘办不成事’的情形,找准企业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卡点。”
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也让“小窗口”有了“大能耐”。
“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实行首办负责制,受理或办理企业、群众反映事项的值班人员为首办负责人,当日带班领导为首办负责领导,二者对办理事项全程跟踪、协调、督办。为确保所有受理事项按时办结,窗口实行电子台账预警管理制度,对于临期和超期未办结的事项,采用“黄牌”提醒,“红牌”警示。
《“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详细规定了窗口工作人员的问责方式和适用范围,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企业群众反映问题办理等情形,视情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进一步压实“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各服务窗口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根据反映问题的难易程度,工作人员将研判模式划分为三类:监督窗口分析研判、责任单位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办公室提级分析研判;同时,实行双月通报制度,每两个月全面梳理一次“办不成事”问题的受理数量、解决进度、问题成因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对问题出现较多的部门、行业,组织开展专项整治。
设立一个窗口容易,但要保持向好发展的态势,还需要在探索中不断总结完善。
今年4月,市纪委监委成立3个暗访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市“办不成事”监督窗口突击检查,重点围绕队伍建设、机制运行、跟踪问效等情况进行暗访。
结合发现的基础信息登记不到位、反映问题跟踪处理不到位等问题,市纪委监委相继出台监督窗口规范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监督窗口量化管理考评办法,填补了接收登记分类处理、评价反馈等方面的制度空白,完善形成“受理-研判-转办-反馈-归档”的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同时,建设“办不成事”监督窗口办公自动化系统,全流程管理受理事项,进一步提高工作质效。(张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