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廉史今读】有私心不谋私的第五伦

  • 时间:2022-11-02
  • 文章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 作者:佚名

  在东汉王朝,有一位姓氏另类,说话做事也另类的清官,那就是公开承认自己有私心却不以权谋私的第五伦。

  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有“第五”这个姓,据相关资料介绍,刘邦建立汉朝后,将原来六国贵族之一的田齐王族的后裔分为八支迁出原籍,这些后裔遂以第一、第二等为姓。宋代编撰的《百家姓》里只有“第五”姓,笔者猜想,可能是因为第五伦的缘故。

  范晔所著《后汉书》为第五伦单独立传,细数了第五伦这位经历了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的三朝元老的政绩,生动刻画了无论在乡里当小吏还是在中央做高官,第五伦始终是一个眼里揉不进沙子、敢做敢为,心无城府的耿直男形象。

  在乡里担任“啬夫”(主管赋役)时,第五伦公平分摊徭役和赋役,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深得人心。

  担任京城长安所在县的主簿后,因长安铸造钱币的大多是奸诈之辈,所铸钱币成色不足。第五伦被长安城的主要领导委以重任,负责监督钱币和市场管理工作。他从规范计量工具入手,整顿市场秩序,再未出现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问题,老百姓都很高兴,很服气。

  担任会稽郡太守期间,作为年薪二千石粮食的高官,第五伦连割草喂马这类体力劳动都亲力亲为,妻子也当煮饭婆。除了留下口粮,多余的粮食低价卖给穷人。他还勇于担当,出台法令禁止屠宰耕牛,一改会稽地方多年存在的杀牛祭神的陋俗,减轻了百姓负担。

  到天府之国蜀郡当太守后,第五伦看到下属官吏乘坐豪华的车马,他将这些人辞退,选择那些贫穷但有志向的人为官,整个蜀郡奢靡之风得到了根本好转。经他推荐的很多人后来都成了朝廷的高官。

  汉章帝即位后,第五伦成为司空,在东汉朝代,司空与司徒、太尉合称“三公”,在大臣中排位至少进前三。按说汉章帝对第五伦有知遇之恩,他却不留情面,两次上书,直指章帝舅舅家族人员官居要职,大搞团团伙伙,提醒章帝引起重视。

  第五伦称得上是一个心中只有朝廷和百姓的清廉有为的好官。有同僚很好奇地问他:“您有私心吗?”第五伦坦率承认有。他说以前有人送他千里马,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当要向朝廷推荐人选时,他心里忘不了送马的人,虽然最终没有推荐。他还举侄儿与儿子在他心中分量不同的例子来证明他的私心。侄儿常生病,他一夜去看了十来次,回家后安然入睡。儿子生病了,他虽然没有去探望,却彻夜难眠。

  清官也要生活在人间,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或超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亲属圈、朋友圈,同样有七情六欲。第五伦的不凡之处是他深知自己有私心,他的私心仅停留在思想意识中,没有付诸行动,他谨守职业良知,知道做官做人的底线和红线在哪里,逐渐养成不想腐的自觉。

  反观十八大以来落马的那些党员领导干部,甚至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他们背离了初心使命,背离了党的宗旨,毫无敬畏之心,毫无廉耻之心,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个人、为亲属、为利益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

  党员干部只有像第五伦那样,虽然有私心,但不以手中权力满足私欲,守住底线,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才能踏踏实实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初心使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反之,听任欲望的洪水泛滥,最后的结局是被吞噬,落得可耻可悲的下场。(蚌埠市淮上区纪委监委 周寒)


原文链接:http://www.ahjjjc.gov.cn/lsjd/p/1065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