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廉吏故事】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 时间:2022-11-30
  • 文章来源: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 作者:佚名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林则徐是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陕甘总督、陕西巡抚等职,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任云贵总督,在任期间为云南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治理边疆,民族团结。林则徐上任云贵总督之初,恰逢因当局者长期以来各有偏袒所导致的汉回构衅,他宣扬“只分良莠,不分汉回”原则,率兵平定迤西。《清史稿》卷369《林则徐传》记载:“二十七年,授云贵总督。会保山回民控於京,汉民夺犯,毁官署,拆澜沧江桥以拒,镇道不能制。则徐主止分良莠,不分汉、回。二十八年,亲督师往剿,途中闻弥渡客回滋乱,移兵破其巢,歼匪数百。保山民闻风股栗,缚犯迎师,诛其首要,散其胁从,召汉、回父老谕以恩信。遂搜捕永昌、顺宁、云州、姚州历年戕官诸重犯,威德震洽,边境乃安。加太子太保,赐花翎。”林则徐的做法不仅平定了边疆战事,更让自古就是多民族共居的云南得以实现民族团结。

  整顿矿务,提倡商办。清朝前期,中国一直处于对外贸易逆差之中,白银大量外流,《清宣宗实录》卷309记载:“道光三年以前,每岁漏银数百万两;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十一至十四年,岁漏银二千余万两;十四年至今(十八年),渐漏至三千万两。此外,福建、江浙、山东、天津各海口,合之亦数千万两。日甚一日,年复一年,诚不知伊于胡底?”云南矿产资源丰富,是清政府白银开采的重要基地之一。林则徐上任云贵总督之后,对云南的冶矿业作了详细的调查,进而鼓励民众开发银矿:“小民趋利若鹜,矿旺则不招自来,矿竭亦不驱自去,断无盘踞废硐,甘心亏本之理。”(《林则徐诗文选注·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与此同时,林则徐还实行矿业整顿,提出改革银矿的经营方式、调整统治政策等办法来解决云南矿业萧条的问题。在林则徐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刺激下,云南出现了一段时期的商民聚资伙办银矿小高潮,截至1848年云南已有9个商民商办的银矿,使云南久已衰竭的银矿生产重新振兴起来。

  诗文应和,以文会友。早在林则徐担任云贵总督之前,其所著的《滇轺纪程》就已记录了他与云南的缘分。《滇轺纪程》为林则徐赴任云南正考官途中的日记。逐日记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闰四月二十七日奉旨后,自五月八日离京起程,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贵州五省,于八月朔日抵昆明之事。考订沿途古迹、地理沿革,品题山水名胜。担任云贵总督后,林则徐与昆明本地的文人也多有交往,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与华亭寺方丈释庆有(号岩栖)的友情,林则徐曾为其题诗4首,皆为七言绝句。以“最是寒斋清梵梦,枕边诗味得来佳”一句为例,足以见林则徐与诗友岩栖一见如故。

  晚清学者金安清在《林文忠公传》中对林则徐一生所做之事作出了评价:“公盛德纯忠,丰功伟绩,他人得一已足名世,而公所树立,偻指未能尽。其尤著者,新疆屯田、江南漕赈、云南回务三事,皆以一时贻百世之利,一心布万民之泽。”因此,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认为林则徐:“他的经历清白无瑕。他有着一个从未犯过错误的人的强烈信心。他为人处世很讲道德,有强烈的责任感。”由此可见,林则徐除了是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外,他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五月至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月担任云贵总督期间,对云南作的杰出贡献不可磨灭,应该为云南各族儿女所铭记。(林娜娜)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2/lianshijingjian_1122/1155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