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寻花易安词

  • 时间:2022-12-13
  • 文章来源:中共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 作者:佚名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是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名句。这是南宋佚名画家的作品《海棠蛱蝶图》。(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宋词浩浩如海,李清照的词是其中一朵闪亮的浪花,李清照字易安,她的词独有自己的风格,在宋词史上称为“易安体”。易安词善白描,能炼字,先清逸后沉郁,擅用花为象,以花态抒心绪。百般红紫散于易安词中,只得一路漫读一路拾,一路寻花一路嗅。

  易安词中出现最多的花是梅花,或整或缺,或开或落,皆咏之。年少时她以梅自况“此花不与群花比”,写自己如梅般雪里缀琼枝;李清照与金石学家赵明诚在汴京喜结连理,回到青州家乡后所憾“二年三度负东君”,所欣“红梅些子破,未开匀”;恐梅为风所催“更欲折来、插向多情鬓”,更是爱极了梅。

  与诸多咏梅词人不同,易安咏梅只“抒”不“颂”。《玉楼春·红梅》作于易安晚年流落江南之时,不写梅之盛开,不言梅之傲雪,由含苞直转衰败,足见词人心态之衰,即便如此,易安仍“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清人朱彝尊以此句为易安词“得此花之神”者。易安未着墨于梅之形之态,是以己之感抒于梅,非借梅喻己,易安自己就是梅,写梅不因其高洁,只因与自己命运相似、心性相投。

  菊花也是易安极偏爱的一种花,绽放于秋天,凋谢于严寒,似是为风所摧,难免含忧,所以这一意象常出现在她南渡之后的词作中。“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有家国之念又有身世之叹。值得注意的是,易安之词虽然低沉却不颓丧,“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呈现出一种洒脱的气质。

  易安一生颠沛凄苦,愁苦之情于其词中展现无遗,而这种愁苦却不会引人消沉,反而给人以一种坚强感动的力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着意过今春”,“负东君”本应愁怨,但她却不再回头看,而是望着前方,只希望过好眼前“今春”,其中乐观豁达与坚强自不必多说。

  海棠与梨花皆为易安记忆之花,因为这两种花都出现在易安南渡前的实景中和南渡后的记忆里。“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何等惬意,充满了少年时的婉美灵秀,非用力者所能及;后来“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与郎君阴阳两隔,其中悲苦在回忆过去美好时光时尤甚。由“梨花欲谢恐难禁”的闺中愁绪,到“能留否?  酴醾落尽,犹赖有梨花”的追忆,易安总是能以三言两语就触动读者的心。

  不同于“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情壮志,也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然,更不同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神圣不可侵犯,易安之花皆发于自己,来源于自己,非以花喻己,而是以己喻花,这种别出心裁,反而显出词人自身的底气。

  易安一生,便如同她笔下的各色繁花,盛开过,美艳过,为人追捧过,零落成泥过,独守风华过。既无子嗣又中年丧夫的她,连续经历了多重沉重的打击,经受了只身飘零、颠沛流离的痛苦却能保持坚强勇敢,对国家有着深刻的热爱,忠贞热血不输男儿。易安的婉约背后,其实是一份“固执”,固执地坚守心中的信念。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lzjy/lzwsp/202212/t20221209_773969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