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刘一霖
山东省纪检监察机关在黄河专项监督中,注重整合各类监督力量,信息互通、成果共享,下沉一线监督,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图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纪检监察工委联合综合执法部门到济南黄河大桥扩建工程现场开展监督检查。魏春婷 摄
山东省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黄河专项监督,创新监督机制,采取清单式、嵌入式、驻点式、下沉式等监督方式,监督沿黄9市党委、政府和34个省直职能部门单位主动扛起责任,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山东落地落实。图为,东营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现场了解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情况。张新光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黄河生态、牵挂沿岸发展,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考察调研,为黄河保护和治理工作把脉定向、作出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根本职责,山东省纪委监委坚持从政治上看,从全局上谋,出台《关于加强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黄河专项监督意见》),构建专项监督机制,形成上下联动、贯通协同工作格局,监督护航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明确监督重点、细化监督任务
万里黄河奔腾入鲁,滋养了山东大地,孕育了齐鲁文化。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占黄河总长度的11.5%,从东明县入境,流经菏泽、济宁、泰安等9市,在东营市注入渤海。山东是黄河流域唯一河海交汇区,是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中8次提到“山东”,山东50多个重大政策事项纳入国家规划纲要。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是发展问题、生态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大局问题。能否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山东顺利实施,直接检验着纪检监察机关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上是否坚定自觉。”山东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自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将其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涉及责任主体多,对不同主体在监督内容、重点、要求、手段上也各有侧重,为了以更高的站位、更科学的方法、更有力的措施做好黄河专项监督工作,山东省纪委监委从全局考虑,研究出台相关制度。
“起草《黄河专项监督意见》时,我们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聚焦‘精准’二字,从监督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的角度入手,明确‘六个聚焦、十九个围绕’监督重点,研究提出具体监督措施。”山东省纪委监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办公室三级调研员闫志江介绍道。
“六个聚焦”是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黄河专项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聚焦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聚焦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聚焦加快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聚焦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和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等六个方面加强监督,每一个方面又列出若干子项目,概括为“十九个围绕”,为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精准监督画出“作战图”。
《黄河专项监督意见》明确,开展监督工作要坚持严的基调。闫志江向记者介绍,“严”具体体现为“三个聚焦”,即聚焦责任,坚决纠正党的领导弱化,责任落实虚化空转、层层递减,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聚焦纪律,紧盯规划编制、项目审批、招标投标、土地出让、工程建设、资金拨付和管理使用等领域环节,严肃查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侵占挪用、利益输送等违纪违法问题;聚焦作风,严肃查处脱离实际、好大喜功、层层加码、阳奉阴违、弄虚作假,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问题。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强调,在专项监督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防止为了监督而监督。”山东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为此,2022年该省纪委监委在制定《黄河专项监督意见》基础上,还制定了年度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建立2022年度专项监督重点工作计划台账,将长期任务年度化、年度任务具体化,合理安排监督节奏。
确立“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将“国之大者”落到“责之细处”
石马镇,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南部,地处黄河支流淄河上游。立春已过,石马镇蛟龙村的几亩农田里覆了一层新土,孕育着新的生机。然而8个多月前,这里连同周边一片林地还被一处违建占用。
2022年5月,博山区纪委监委在开展黄河专项监督过程中,发现蛟龙村违规占用耕地建设违法建筑的问题线索。经查,该村村民违规占用部分耕地、林地建设违法建筑,镇村干部对此并未采取措施制止,也没有按规定及时上报。时任博山区自然资源局北博山所所长王某知情后,仅以罚代管,下发整改通知书了事,并未跟踪落实。
“我们在查处该起案件时,既从严查处镇村属地责任,又追究区直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博山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说。最终,该村两名干部因违反工作纪律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王某以及石马镇两名党员干部因工作不力、未认真履行监管职责,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这是《黄河专项监督意见》明确的“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的实践运用。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战略工程、长期工程,专业性强,需要一套职责清晰、运转高效、链条完整、协调有力的监督工作机制,才能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各项部署落实到位。山东省纪委监委总结实践经验,在《黄河专项监督意见》中确立“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将“国之大者”落到“责之细处”。
“一台账”,就是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形成工作总台账,并分解到地方、省直部门单位,由此形成省直各部门单位和各市党委、政府“两清单”,监督检查室、派驻机构、巡视机构据此开展监督。“两清单”就代表着“双责任”,“双责任”没完成,就要“双问责”,既问各市党委、政府属地责任、主体责任,又问省直部门单位行业责任、监管责任。
山东省纪委监委各派驻机构、各市纪委监委再根据省纪委监委的台账、清单细化梳理,谋划各自专项监督工作。由此,形成纪检监察力量、派驻机构力量、巡视巡察力量“三管齐下”,省、市、县纪委监委“三级联动”的内部协作机制,确保责任层层落实。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专项监督不是纪检监察机关的‘独角戏’,需要各类监督主体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山东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此,《黄河专项监督意见》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与发改、工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增强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力量统筹,发挥职能部门管理职能和专业技术优势,实现“政治监督”和“专业监督”同题共答。
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专业优势,山东省纪委机关与山东省审计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机制的意见(试行)》,建立双方日常沟通、工作协同、成果共享等多项机制。
随着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全面完成,山东省审计厅启动居民迁建工程专项审计,对群众关心的资金问题加大监督力度,将目光盯在钱花得“对不对、好不好”上,对迁建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关键环节予以重点关注,并向省纪委监委机关移送涉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0件,据此查处388人。
山东省纪委监委驻省发改委纪检监察组注重强化与驻在单位机关纪委的协同监督,探索“重点业务共同推进、重要进度定期会商、重大问题随时沟通”的监督机制。2022年以来,该纪检监察组与省能源局机关纪委组成联合督导组,先后赴滨州、东营、聊城等地开展黄河流域重点能源项目规划落实情况现场督导,多次视频连线淄博、泰安等地开展燃煤小热电关停和煤矿安全生产督导;今年1月,联合省能源局机关纪委和相关业务处室,赴济宁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督导,针对关停机组的替代项目推进滞后等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加大督导力度、确保项目推进。目前,该项目2*60万千瓦机组已经并网调试,预计迎峰度夏前可正式投运。
通过监督贯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的创新,推动监督向多元协同共治转变,不断提升专项监督工作质效。
创新监督方式,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全过程监督
重大项目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集中的特点,《黄河专项监督意见》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创新监督方式,探索清单化管理、项目化监督、工程式推进,开展下沉式、调研式监督检查,运用“一线工作法”,切实推动监督落地。
“你单位牵头负责的南四湖湿地保护恢复项目进展情况落后于原计划进度,按照重点平台项目和资金投入‘红黄牌’管理办法,现对该项目亮‘黄牌’提醒……”2022年5月13日,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收到省纪委监委发出的提醒函。
这是山东省纪委监委针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监督探索的“两牌两函”提醒问责机制的一次运用。该省纪委监委督促省直有关部门(单位)梳理年度重点项目资金计划,建立清单、挂图上墙,实行“红黄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两牌两函”提醒问责机制,对履责不力、问题突出、推进缓慢的发送提醒函,亮黄牌提醒;对整改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发送督办函,进行重点督办;对拒不整改、造成不良后果的亮红牌,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
接到“黄牌”提醒后,该省自然资源厅及时成立督导组,对进度落后项目的4项内容逐一现场查看,实地了解整改落实情况,督促责任单位建立整改落实方案,并派专人留守工程现场督导。目前该项目已按期完成。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往往建设周期长、覆盖面积广,传统监督力量和监督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全链条全时域覆盖。为此,山东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专项监督赋能。
沿黄生态长廊工程为山东省级重点项目,东营市境内规划面积31.55万亩,总投资24.2亿元,串联7处重要生态片区,总长237.3公里,涉及的子项目呈“零星式”分布。针对这一特点,东营市纪委监委引入“大数据+”技术,依托现有数据资源搭建“沿黄生态长廊信息化监督平台”,全面梳理工程变更、验收评估、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在信息化平台中植入“风险预警”模块,通过卫星影像叠加分析、智能识别研判等技术手段,自主监测项目进度、实时识别风险,并向主责部门和监管部门推送预警信息,推动实现了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处置的监督闭环。
该平台启动以来,推送各类信息63条,由此发现并推动问题整改30件,追回监管资金1800余万元,有力保障了沿黄生态长廊工程的顺利推进。2022年,沿黄生态长廊工程完成投资3.05亿元,新增营造林2700余亩,绿化修复提升10000余亩,保护修复湿地6500余亩,全面完成年度任务,沿黄森林、湿地资源质量明显提升。
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周期长、环节多、资金量大,潜在的廉洁风险点也较多。为此,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立项、审批、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探索开展全过程嵌入式监督的有效路径,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提醒整改。
济南市纪委监委在实践中摸索出人大、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单位联动监督模式。2022年年初,市纪委监委召集项目牵头部门召开会议,推动34个重点项目全部纳入部门预算予以保障、列入台账监督。年中,不定期组织人大、财政、审计等部门成立联合督导检查组,对重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推进进度进行监督,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年终,对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开展验收性督导检查,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
“小切口”监督、特派监督、电视问政、驻点监督……山东省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探索监督检查有效方式,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以实际行动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