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对散装汽油的管理不够精细,没有建立油料采购记录、船只加油记录、船只使用记录等台账,加油现场也缺乏专人监督。”对余姚市水利局下属单位姚江水利管理中心开展“微巡察”期间,市纪委监委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组长在该单位船舶停靠点实地检查时指出了这一问题。
原来,该单位配有2艘用于日常河道保洁和水政巡查的船只,船只用油一般通过铁皮油桶到加油站采购散装汽油,平时加油由驾驶员自行取用,可能存在偷盗、转卖单位燃油的风险,派驻机构在“微巡察”中发现了这一漏洞,并建议该单位参照公车管理的要求来规范船只管理。
“我们小单位业务单一,管理经验也相对匮乏,工作有风险都不自知,听了纪检监察组的建议,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该单位负责人说,“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巡查船只(快艇)使用制度》,除了油料管理,船只的维修保养、驾驶员管理和巡逻人员管理我们也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这是派驻机构将监督探头延伸至基层站所的一个缩影。
基层站所处在联系群众的最前线、政策执行的最末端,是直接为老百姓办事的“窗口单位”。近年来,该市纪委监委指导各派驻纪检监察组通过对基层站所开展“微巡察”的方式,切实增强监督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监督质效持续提升。派驻下沉一线,监督上提一级,“微巡察”已经成了“贴身”“贴心”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抓手。
“我们一般会安排1至2周时间实地进驻被巡单位,通过听取情况汇报、查阅台账资料、个别谈心谈话、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深度查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原因、明确整改方向,进一步查漏补缺。”刚率组进驻市资规局下属单位林业服务中心的第二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介绍道。
然而,基层站所履行职权点多线长面广,而派驻机构力量相对薄弱,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于是,“1+X”监督模式应运而生,“1”即派驻纪检监察组,“X”即各驻在单位机关纪委、组织、人事、财务、审计等相关职能科室。“派驻机构统筹各单位相关业务骨干搭建‘专家库’,需要开展‘微巡察’时,就从中抽调干部组建‘微巡察’小组,具体工作中,执行‘一巡一授权’和‘推磨式监督’,较好地解决了派驻机构力量不足和‘熟人监督难’的问题。”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保证“微巡察”质效,该市探索建立了“一案两书三会”工作机制。“一案”即针对被巡单位的业务特点量身定制“微巡察”方案,确保工作有的放矢;“两书”即驻点结束后制发“微巡察”建议书,针对突出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整改落地落实落细;“三会”即进驻前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等召开对接会,撤出后邀请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联系纪检监察室负责人等召开反馈意见审核会,撤出后15个工作日内组织召开问题建议反馈会,全面压实主体责任。
“微巡察”不仅旨在“廉政体检”,更着眼于优化管理,进一步化解风险隐患、筑牢廉政防线、形成监督震慑,从全局视角净化政治生态。“我们会逐条分析发现问题存在的根源和制度方面的漏洞,对于共性问题,由点及面地上提一级加强管理。”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说,“比如,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所队的队伍管理工作,提升廉政风险预测、预防、预警能力,我们推动出台了《队伍清廉指数评定办法(试行)》,全面构建了清廉指数评价体系。”
“微巡察”工作开展以来,各派驻机构先后进驻了78家基层站所,累计发现问题672个,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21份,推动建章立制97项,切实堵塞制度漏洞,规范权力运行。
“‘微巡察’的开展,使各派驻机构政治监督更加聚焦、日常监督更加精准、执纪监督更加有力。”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市范围内对已巡察的项目进行分析复盘,从工作流程、监督内容、成果运用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使其更加规范、精准、高效。”
(余姚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