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朱彦夫:极限人生的家庭财富

  • 时间:2021-10-22
  • 文章来源:
  • 作者:

  

  

  朱彦夫,男,汉族,1933年7月出生,山东沂源人,中共党员。14岁参军,先后10次负伤,3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身负重伤,昏迷93天,先后经历47次手术后,被截去四肢,没了左眼,右眼视力仅剩0.3。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回到家乡,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用嘴衔笔、用残肢抱笔,历时7年,七易其稿,创作完成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先后获得“时代楷模”、中国消除贫困感动奖、“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2019年9月,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在张家泉村,朱彦夫对子女是出了名的严。“不做特殊公民”,就是朱家的铁规矩、硬杠杠之一,谁都碰不得。

  “父亲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凡事不能搞特殊。”朱向欣说。

  1958年,朱彦夫带领村民们修大寨田。为了带好头,他让妻子陈希永去当劳动力,帮着推土。妻子从小在海边长大,没推过独轮小车,总找不到平衡,一推就倒,摔得人仰马翻,又羞又急,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向欣他娘,别在这受罪了,快回去吧,又不缺你这车子土。”乡亲们看不下去,劝陈希永算了。朱彦夫坚决不同意:“不会就学,谁生下来就会!”

  孩子们一放学,朱彦夫就让他们到生产队地里锄杂苗、捡棉花、摘烟叶,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女儿朱萍记得6岁那年,被父亲安排去摘花椒。看到苹果快熟了,她馋得不行,想吃又不敢吃,就爬到树上偷偷咬了一口,“当时觉得自己还挺聪明的,又没摘下来,不算数”。

  乡亲们看到后当成笑话传来传去,传到了朱彦夫那里。他把朱萍臭骂了一顿:“集体的便宜谁也不能占!你一口,他一口,不早把集体吃光了?”这之后,收花生、刨地瓜这种有机会“偷吃”的活计,朱彦夫再也不让孩子们去干了。

  朱向欣说,父亲干什么事都会先考虑影响。她记得7岁那年跟着奶奶去拔猪草,表姑随手掰了4个玉米棒,硬塞到她怀里。回到家刚要煮,被父亲看到了,他火冒三丈,非让把玉米送回去。

  小向欣捂住锅盖据理力争:“这是表姑非要给的,又不是我摘的!”

  老母亲也忍不住埋怨:“孩子们跟着你沾什么光了?”

  朱彦夫把拐杖敲得铛铛响:“我不当村支书,别人会给你吗?咱家搞了特殊,我这个书记还怎么当!”

  朱向欣只好含泪把玉米给送了回去,好几天没理父亲。

  村里移风易俗,每次朱彦夫都先拿家人“开刀”。家里六个孩子结婚,没摆过一次席、收过一回礼。

  别看朱彦夫铁面无私,好像不近人情,其实他对家人爱得很深。朱向欣记得小时候睡觉常蹬被子,父亲总是半夜起来,小心翼翼地装上假肢,用嘴衔着油灯,一步步挪到孩子们床前,帮他们塞好被子。

  1996年,朱彦夫历尽艰辛撰写的《极限人生》付梓出版。当天晚上,他把六个子女叫来,郑重地送给每人一本,并用残臂在扉页上认真签写自己的名字。他特意跟几个女儿说:“当年,对你们关心不够,结婚都没件像样的嫁妆。这本书算是给你们补上的嫁妆!”

  爱子女,当为之计深远。物质财富终有耗尽的一天,精神财富却能受益终生。儿女们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朱向欣1986年从临沂师范学院毕业后,就一直在沂源县实验小学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她曾先后三次走进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团,跟县里、市里,甚至省里的宣传部门打过不少交道,人也都熟。有人劝她“当老师挺累的,不如换个地方吧”,也有领导挽留过她,但朱向欣都拒绝了。她说:“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不做特殊公民,我不能去沾这个光。”学校里评职称、搞评选,朱向欣也从不去找关系、走门路。“咱也不是不上进,但不能去找关系。自己上去了,不就把别人给拉下来了嘛。”(摘自《清风传家》)

  


原文链接:http://ccdijl.gov.cn/ztjc/jf/202107/t20210705_81278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