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虚报的3.7万元培训补贴

  • 时间:2023-07-23
  • 文章来源: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
  • 作者:佚名

  “这几个人明明是财政供养人员,怎么参加了本该由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人群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班?”近期,海宁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组织督查小组对市人社局开展专项监督时,一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名单引起了督查小组的注意。

  在仔细核对培训名单和签到表后,督查小组发现,这期培训名单中,暗藏了13名财政供养人员。是冒名代签字,还是报名审核把关不严?督查小组迅速展开调查。督查小组一方面对出现在培训名单上的财政供养人员进行谈话,以还原签字场景;另一方面着手对培训班的开班情况展开外围了解,摸清培训班的组织和开展情况。

  “当初报名的时候,也没问过我职业信息。”一名名单中的人员在谈话中袒露,报名时招生简章上并未对报名对象资格作出限制,而他只上了一堂课,还被要求一次性签到了所有课程。

  然而,督查小组在对培训班的开班情况了解中,发现该培训班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招生简章为5次10小时的课程,而在向市人社局申报培训补贴的材料中,却发现记录的课程为12次34小时。按照25元/人·课时的补贴标准来计算,仅这个班次,多记录的课程就多申领3.7万元的培训补贴。

  督查小组随即找来组织该培训班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展开调查,发现培训班的招生简章上,的确未对报名对象的身份、条件作出限制性规定,并存在部分培训班次为了凑人数,直接随意拉人进培训群的情况,导致共计13名财政供养人员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各项记录面前,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承认了报名人员未审核和虚报冒领行为,并退缴多申领的3.7万元培训补贴。

  同时,市人社局相关科室对培训单位监管不够到位,没有担负起报名人员终审的责任,且在培训补贴的拨付中,存在手续不规范、审批表格形同虚设、责任落实挂“空挡”等问题,2名科室负责人受到诫勉谈话处理,并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作出深刻检查。

  近年来,随着职业技能重要性的提升,用于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资金逐年上涨,仅海宁市而言,近三年用于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的资金就达8200万元。今年以来,根据省纪委监委部署,海宁市纪委监委将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突出问题纳入年度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向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亮剑。

  “人社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存在培训机构虚报课时申领培训补贴、资金核拨把关不严、对培训机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必须及时纠正。”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此,该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督促市人社局扛起主体责任,落实问题整改,并举一反三,开展公办、民办培训机构技能培训工作“回头看”、项目制培训“回头看”,让虚报培训资金等行为无处遁形。

  (海宁市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zjsjw.gov.cn/zhuantizhuanlan/chengzhiweifubaitishengxingfugan/202304/t20230427_946384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