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虽然识字不多,但是,她懂得看书。有一次,她对我说:我最近看党风廉政教材丛书,读到一个党员干部优亲厚友的案例,他为本村亲戚违规办理低保、五保等事项,后来被处理了,这是深刻的教训。你要记得:不是什么忙都能帮的,心底要有敬畏,违法乱纪的事千万不能做。”
母亲的话朴实,却也很有道理。我想起了家风。
面对利益,不贪不占”。为挣钱养家糊口,我的母亲在农忙之余到街上卖黑皮果蔗。有一次,一个阿伯找回零钱,多给了两毛钱。我攥在手中,等阿伯走远了,就高兴地对母亲说:刚才多得了两毛钱。”可是,母亲一点也不高兴,她对我说:伯伯买甘蔗已经付钱了。他多付的两毛钱,这不是我们应得的。人穷志不短,穷也穷得有骨气。不是我们的钱不能贪,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占。”在母亲的要求下,我攥着钱跑出好远,终于追上阿伯,将多收的两毛钱交回给他。没想到,阿伯笑着对我说:那是我故意多给的。你这小机灵,是我给你的,拿去买东西吃吧。”我却倔强地说:妈妈说过,不是我们的钱不能贪,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占。”看到我执意把钱递过来,阿伯收下了,他笑逐颜开地说道:孩子,你妈妈说得对,你做得也对!”
在平时生活里,母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吃得苦,勤读书,明事礼。”
干不了农活,读书不长进,人懒生穷根,一辈子没出息!”我顶着烈日往前走,刚到一处竹荫下,就一下子把担子搁下来。可是,身后马上传来母亲严厉的声音。
我挑不动了!”我如实向母亲说。
我来。”母亲简单地说了这句话,就接过我撂下的谷担,扁担一晃,担子一挑,沉重的谷袋被挑了起来,母亲瘦小的身影走在田埂,扁担压在她瘦弱的肩膀上,还听到嘎吱”的响声。
烈日当空,丰收季节,在田间地头采访,我仍忘不了少年时与父母一起在田间劳动的情景。田野上,稻田中放着打谷机,立着遮阴篷,还有禾架、纳谷箕、镰刀等,挥汗如雨赶农忙,那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能够歇息时喝上一碗白粥。简朴辛苦的生活,也是充实的日子。
我的父母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们是赤贫的一代人。读书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已经错过了。但是,虽然我的父母识字不多,却对读书这件事异常执着,希望儿女读书明礼。父母把我们姐弟读书的事看得很重,只要对他们说有作业做,他们就会允许我们放下手中的农活,以读书为重,但是,由于管教严格,我们从未敢以做作业”为名偷懒。
明事礼的家风,父母是从饭桌上给我们姐弟的教育。
掉在饭桌上的饭粒,必须捡起来吃掉。粮食来之不易,一颗粮食也不能浪费。”这是在饭桌上,父母给我们上的勤俭课”,他们不但要求我们姐弟做到,他们自己不小心掉了米粒,也是捡起来吃掉的。于是,我养成了吃饭尽量不掉饭粒的习惯,因为饭粒掉下来后,那是要自己吃的。当年,饭且不能吃饱,又怎能不珍惜饭桌的一粒米饭呢?以至于,有一次,我看到我那才三岁多的孩子,迅速把掉在饭桌上的米粒卷进嘴里,我突然哈哈大笑,并且当场表扬了他。
父母以身体力行,让家风寓于日常行为,身教胜于言传。
在饭桌上,礼节始成。吃饭时,父母教育我们姐弟要先给长辈盛饭,请长辈先吃,夹菜不能夹对面,吃完饭后,要对长辈道一声:慢慢吃”。有长者到我们家中来,必是小孩子去为之盛饭,恭敬礼遇长者。饭桌上的和谐礼仪潜移默化,就成为了一种自觉的遵循。
我想到这样一句话: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父母不正是这样吗?他们用有形的行动向儿女传递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有礼有节、不贪不占”等良好家风,给了我们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无形家风是有形财富”,这笔精神财富让我汲取力量,懂得感恩与怀揣阳光。予我生命者,父母之恩;予我经风历雨,亦有家风教育之功。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相传的优秀品质,它们始终闪烁着持久的光芒,这是父母给予儿女最质朴的家风熏陶。(桂平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