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键下单就能坐等到家的生鲜外卖,借助数字孪生实现远程操控的智慧工厂,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的未来农场……行走浙江,数字经济踪影几乎随处可见。它让生活、生产有了新面貌,也迸发出了全新活力。
2023年1月,浙江省委系统部署三个“一号工程”,力求在创新、改革、开放三大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其中,创新领域正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
“一张蓝图绘到底”,撬动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变革
早在20年前,数字经济的种子已经播种在这片土地上。
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就作出建设“数字浙江”部署,开启了浙江发展的新时代。2014年,浙江率先在国内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网。2016年,浙江全面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出“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18年至今,浙江持续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加速深入推动各项数字化改革。
从数字浙江到信息经济,从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到数字化改革,再到2023年提出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自2014年起,连续举办10届的世界互联网大会见证了数字浙江的“一张蓝图绘到底”。
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的展厅设在会议大厅外的走廊里,参展企业不过区区50余家。2023年,“互联网之光”已经吸引了来自48个国家超过580家中外企业线下线上联动参展。
依托展会红利,乌镇数字经济发展环境也得到了持续优化,形成了智能汽车产业、智能计算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
从“从前慢”到数字“弄潮儿”,乌镇的蝶变只是浙江推进数字经济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在靠海吃海的舟山,数字经济和这片海洋也产生了“化学反应”。
“现在切换至电力推动模式。”就在2023年9月12日,海事供给船“富瑞688”号轮的船长孔安平旋转动力操控台上的按钮,船舶平稳完成了船舶油电动力切换,前行航速达到8.1节,这也宣告着我国首艘混合动力海事供给船试航成功。
“从初始设计,到核心技术开发,再到建造、拼装,全都由舟山本地企业完成。”舟山市经信局智慧海洋项目办负责人周善平告诉记者,这艘科技感满满的船舶是由浙江欣海船舶设计院负责设计、岱山闸口船厂负责建造、智船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负责新能源动力系统研发、浙江欣挪瑞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智能化“一张屏”系统研发,多方合作下共同完成的,这正是舟山“数字海洋”的产物之一。
“数字海洋”产业是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探索。与此同时,舟山还把眼光投向了“平台、创新、应用、数据”四个关键词,从而使传统的海洋经济转入“新赛道”。
“除了光伏胶膜、锂电隔膜、正极材料、高强碳纤维等一批重大项目持续落地,目前舟山还在谋划建设一批高能级数字产业平台,并实施以‘数字海洋’项目为重点的先进制造‘100行动’,建设具有海洋特色的数字产业集聚示范区。”舟山市经信局副局长李盛盛告诉记者。
东海潮涌,蕴含无尽宝藏。舟山正在充分发挥海岛、海域、海港三大优势,不断推进“数字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海洋产业实现新突破。2023年前三季度,舟山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7%,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6%。
找到新赛道,传统企业向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传统企业遇到阵痛必不可免,却也能在“新赛道”上找到更多的机遇。
在位于湖州安吉的绿色家居小镇里,一家家企业正在火力全开赶订单。在这里,每一分钟就有70把椅子诞生。
走进乐捷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切割、打孔、封边、分放板材……智能设备不停地运转着,工人们则负责将这些竹料进行筛选和整合。
“现在这个车间配有85位员工,平均一个月销售额在2000万元左右。”企业生产总监丁志飞告诉记者,产能的提升得益于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像这样的一条生产线,在传统生产模式下,至少需要150位员工,且生产效率并不算高,“智能化、智慧化的生产模式让企业提质增效。”
在位于乌镇的福瑞泰克智能制造基地里,同样的故事也在书写。
一条条忙碌的机械臂确保了智能摄像头生产线能够高效产出。“目前一条生产线只需两位工作人员负责,所有数据均链接中央的MES系统,智能车间里操作人员不超过50人。”福瑞泰克政府关系总监陈昱这样告诉记者,“尝到了智能制造的甜头后,公司于去年10月完成了智能制造基地的扩建,并新建了全自动毫米波雷达产线、摄像头产线、摄像头模组产线、域控制器自动装配线等,年量产交付量达到近百万套。”
以前炼“钢”,现在炼“数”。作为传统钢铁企业,杭钢集团也走上了“数实融合”的道路。
“利用厂房、能源、产业链等优势,从数据中心建设开始切入数字经济赛道,为行业提供算力支撑。”杭钢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章建成说,传统企业更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为企业发展增长新动能、打开新空间。
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绍兴还为数字技能人才编织了“摇篮”,成立了数智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
“技能脱节的背后,是因为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更快,传统人才的培养周期跟不上这个节奏。”绍兴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就在2023年8月,绍兴七部门联合印发了《绍兴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高技能人才倍增行动实施方案》,对绍兴市数字技能人才引育工作进行新一轮布局。其中专门提出,到2027年,累计开展数字技能培训评价10万人次以上,全市数字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万人以上。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浙江累计打造细分行业产业大脑106个,未来工厂52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01家。2023年前10个月,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7.2%和43.4%。
新贸易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助推力
数字贸易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带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
初冬时分,杭州钱塘江畔热闹了起来,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里一场关于数字贸易的盛会——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正式举行。
综合馆中的脑机接口技术和数实融合沙盘;丝路电商馆中展示的电商平台、跨境物流、移动支付、云服务等电商创新模式;前沿趋势馆中,教育、医疗、办公、汽车等领域的前沿应用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数字”二字已经深深融入生活。
“在中国,数字化与外贸产生的融合早就开始,跨境电商就是其中代表。数字化渗透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朝着全方位数字化的目标发展。”在亚马逊全球副总裁戴竫看来,数字贸易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助推力。
前沿的技术如何进入市场?数字贸易在两者间架起了桥梁。
在网易展区,一套无人装载机器人以真无人、全流程的智能作业模式,吸引了不少目光。该款机器人为工程机械装上“智慧大脑”,可以有效解决工程建设中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作业风险大等问题,助力实体经济高效数字化升级。据悉,该机器人在2022年参与西南重点基建铁路项目后,2023年已在露天矿山场景中实现“一个师傅可以同时操作多台挖掘机”的自动化任务。
之江实验室研发的新型光声显微镜无须对组织进行固定、切片和染色等繁杂的操作,可直接成像新鲜取材的组织标本,为肿瘤诊治的术中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诊断信息;超细径计算显微内窥系统则可以在体内进行活体细胞水平的观察,使医生能够在普通内镜检查的同时观察到病变的显微结构改变,从而立即做出诊断,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癌症的检出率及治疗水平。“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加速融入传统行业,成为赋能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之江实验室副主任袁继新这样告诉记者。
据统计,第二届数贸会期间,100项创新类“首发”“首秀”“首展”集中呈现,涵盖了数字技术、数字服务、数字文娱、数智出行等领域,带来了集新技术、新应用、新体验于一体的数字贸易创新盛宴。
对于宁波来说,数字贸易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从河埠码头走向港通天下,宁波已经将贸易模式转型升级提上日程。
近些年,宁波实施了新一轮外贸实力效益提升工程,推进跨境电商“一站两仓”建设,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业态。
在贸易方式数字化方面,宁波将贸易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推进跨境电商、供应链数字化,全面实施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跨境电商+海外仓”B2B2C出口等创新政策,助电商企业“出海”。
2023年4月正式印发的《宁波市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行动方案》中更是明确列出了数字集群跃升、数字能力逐新、数字主体攀高、数实深度相融、数字生态创优“五大计划”。宁波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宁波还将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特色示范区、数字治理应用示范区、数字制度创新示范区和数字服务出口新高地、跨境电商进出口新高地、数字贸易基建新高地建设。
据统计,2023年1月至9月,宁波市数字贸易进出口额近20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其中,数字贸易服务进出口额199.6亿元,同比增长15.6%。(记者 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