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道巷”“崇兴巷”,路名来自唐代长安城中的坊名;因为旁边有养老院,取老人的雅称命名“乐龄路”;采自苏东坡文中“时和岁丰”一词,于是有了“时和路”“岁丰路”……近日,陕西西安一批路名打包上新,或是渊源有自,或是贴切古雅,展示着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路名,不仅是城市的环境要素,也是城市的文化标识。云南昆明的“金碧路”,既蕴藏金马碧鸡的当地典故,也合乎金碧交辉的天象奇观;走进江苏南京的“乌衣巷”,会让人想起“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名句……这些路名,植根深厚的文化,穿越漫长的历史,展现着一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魅力。不只是有着历史文化韵味的道路,一些听起来有些“土味”的路名,同样生长于城市的发展脉络之中。以“厂”“店”“市”等为名,是工商业活动的缩影。屡屡可见的“航天”“科技”“高新”等,则是时代发展的折射。可以说,于社会生活,路名是坐标、是方位;于文化建设,路名是记忆、是传承。
近年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新建道路越来越多,给新建道路命名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既立足历史土壤,又满足未来规划?如何既满足公众需求,也符合时代审美?可以说,给城市中新建道路命名,需要有对公众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文化负责的态度。“城,所以盛民也。”路名,说到底是为了服务城市中人们的生活。城市道路的命名,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关键在于如何体现出历史传承、生活接续,呈现出当地的文化特性。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找到创新的命名思路,才能让路名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