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报道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创造新的荣光

  • 时间:2024-03-09
  • 文章来源:四川省监察委员会
  • 作者:佚名

  在春回大地的时刻,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一组组数字,既展示出我国在诸多风险挑战下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也展现出成果背后的制度优势和经济韧性。

  锚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幸福安康,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直观呈现出这一年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横向看,2023年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超过30%;纵向看,5.2%的经济增速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也快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比2022年有明显改善,发用电量、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投资和消费规模等大多数指标绝对量都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

  “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潘碧灵说,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圆满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实属不易,大大提振了人民信心。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

  来自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全国人大代表,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告诉记者,2023年,余村联合周边3个乡镇扎实推进“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大余村建设,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新青年行动,创新开展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整合资源全方位打造青年创业平台。

  “一年来,共吸引50多个合伙人项目落地,涉及新农业、新文旅、新经济等各个领域,1000多名青年常态化驻地办公,涌现出70余处新场景、新业态。全村接待游客110多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247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1011万元,同比增长72.1%和26.2%,村民人均收入达到7.1万元。”汪玉成说。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进化,中国的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活力涌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

  一项项成绩显示,过去一年,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产业创新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和坚强保障。

  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一年,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4年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并提出要继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说。

  周鸿祎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了“人工智能”和“安全”。“一直以来,360都聚焦做好安全和人工智能‘两件大事’,一方面为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筑牢底座,一方面推动产业数字化向智能化升级,迈向数字化的顶峰。”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让周鸿祎感到十分激动:“看到‘人工智能+’上升为一种行动,意味着国家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我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创新创业者,更加责无旁贷,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安全’的方向上将继续深耕。”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任务时,把“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专章放在第二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考虑到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考虑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考虑,所以在报告中增加了科教兴国的内容。”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科技创新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才问题。科教兴国战略,正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

  “一流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融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表示。

  建设河南省实验室是河南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重大举措。其中,郑州大学牵头或参与建设的省实验室达11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郑州大学将坚持扎根祖国大地,以省实验室为依托,以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支撑一流大学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贡献更大力量。”李蓬说。

  “我是一名高校教师代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为我们未来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工学院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董月琳告诉记者,“教育孕育未来,科技彰显实力,人才引领发展,三者有机融合、深入贯通、同频共振,一体化发展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大动力,提供战略支持。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交汇点,应该加强教育创新、推动科研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支撑。”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

  “国企和民企应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掌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主导权,推动科技成果在本地孵化转化。”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建议,应探索建立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和全过程的成果转化支持机制,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共同打造创新“增长极”。

  经济增长目标保持合理增速,多措并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看来,5%左右是目前GDP的合理增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我国目前更重要的是要优化经济产业结构,通过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谈及提出的增速目标能否实现,黄守宏表示,这一增速有条件、有支撑,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一方面,支撑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基本动因没有改变,很多方面还在显著增强,包括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等。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增多,去年制约经济发展的部分不利因素趋于弱化,而去年以来采取的一些重大政策措施的政策效应则在持续显现。

  “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去年经济增速能达到5.2%,今年实现5%左右的增速是完全有可能的。”黄守宏说。

  在备受关注的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具体来看,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同时,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今年财政重点是‘两个拳头’发力,一是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的同时,发挥各项财政支出的作用,例如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二是扩大专项债发行,用于保障重点领域建设,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吕冰洋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聚焦群众关切的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政策举措。例如,在医疗卫生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继续增加基本医疗财政补助,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70元。而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在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

  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很多国家出现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实现情况不及预期的情况。为什么这些年来,中国制定的目标、提出的任务总是能够完成,中国的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这里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发展目标、提出重要政策,走的是群众路线,发扬的是民主,寻求的是最大公约数,所以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民意基础。”黄守宏说。

  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心民心交融,政声民意共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必将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于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创造新的荣光。(作者:李云舒 薛鹏)


原文链接:http://www.scjc.gov.cn/scjc/rdzx/2024/3/6/ef6dea02eeaa4f4e935a21ca12e6a94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