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游客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内观光。
近日,在浙江省台州市,生态修复后的路桥区螺洋街道大岙里村废弃矿山植被复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今的“高原蓝宝石”青海湖碧波荡漾、重焕光彩——水质优良率达100%,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60%,湿地保护率达69%,“草—河—湖—鱼—鸟”共生生态链趋于平衡。曾经,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一度呈恶化趋势: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数量减少。青海湖的变化,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成效。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6月3日在北京主办“202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在生态保护方面,中国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全国划定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04万平方千米,占陆域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30%。在生态修复方面,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部署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完成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中国山水工程”已成功入选联合国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中国山水工程”是“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之一”。
以更高标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将“中国山水工程”的理念和做法纳入联合国生态恢复实践标准,发布《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等,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介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我们相信,经过各国携手努力,未来的地球家园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