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标,原名刘友科,字学典,号海臣,广西贺县人(今贺州市)。光绪二年(1876)丙子科二甲61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曾先后任浙江台州、衢州、严州知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署理绍兴知府。
年少家贫,勤学苦读。刘宗标出生于贫苦的菜农家庭,父早丧,主要从师于贺街八圣庙廪生莫定翔 (贺街大平寨人) ,得到莫定翔的热心资助和辛勤教诲。后免费进入临江书院就读,因家境贫寒,多年乡试会试因无钱贿赂考官,屡试不中。刘宗标坚持苦读,于咸丰辛酉年(1861年)选为拔贡生,入国子监读书,同治元年(1862年)顺天府壬戌恩科乡试,刘宗标中式第48名举人,会试第249名,覆试一等第36名,钦加五品衔,刑部候补主事,留京城六部任职。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恩科殿试,刘宗标中二甲第61名进士,选任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朝考一等第11名,钦点翰林院编修,成为贺县清代第一个翰林。
被钦点为翰林后,刘宗标回乡时曾撰写一副概括自己苦学经历及激励后人的对联:原为寒士出身,虽耕田学圃不忘读书,二十年陷在泥途,谁识英雄落魄;本是秀才底子,由拔贡举人连登嗣翰,五十载磨穿铁砚,能教吾辈扬眉。”还手书治学对联:读书难,写字难,作文尤难,能从难处立功夫,方觉先难后易;耕田苦,学圃苦,习艺更苦,要在苦中受折磨,始知由苦得甜。”还有为人治家的对联:心术求无愧于天地;言行留好样与儿孙。”
尊师重道,知恩图报。刘宗标少年聪慧好学,蒙恩师莫定翔赏识,收为义子,倾心教授。因家境贫寒,求学所用均靠恩师莫定翔资助,刘宗标深感师恩难报,每次取得功名返乡,均过家门而不入,必先到恩师家中拜见请安,然后回家看望相依为命的母亲。离家赴任前必到恩师面前请教为人之道,当他在朝中获悉恩师病故的消息后,星夜赶回奔丧,在贺街浮桥上船后三步一跪叩行十里至恩师灵堂奠拜,并亲笔为恩师撰写墓志铭,为师守孝三年不削须发。
清正廉洁,一心为公。刘宗标为官清正廉洁,虽在朝中为官数十年,却不曾为后代子孙谋一官半职,身为一方重臣,但其家宅却不及大户人家。朝庭所发俸禄,除去基本家用外,均用于扶贫济困,修校助学,一九一零年告老辞官还乡途中病故于上海,享寿九十一岁。随行子孙却无钱将其灵柩运回原籍,只于上海北郊择地安葬。刘宗标一生为官,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勤俭节约,从不为自己和子女谋取私利事迹一直为世人所称赞,更是为他子孙后世留下了一笔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贺州市八步区纪委监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