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纪委要闻

家风故事|家书传承

  • 时间:2024-07-16
  • 文章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 作者:佚名

  我的外曾祖父是红七军将领、革命烈士黄治峰,他的一生充满坎坷荆棘。

  

  1917年3月,外曾祖父考入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到广西陆军模范营任职,不久开赴湖南参加讨伐北洋军阀。当时,外曾祖父的姐夫潘弼臣为他的生命前途担忧,写信赋诗劝他退军回乡。可是,外曾祖父从军报国的意志坚决,他给姐夫复信并和诗一首:“男儿立志出乡关,报答国家哪肯还;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

  

  1930年8月,右江赤卫军改编为红七军第四纵队,外曾祖父担任第四纵队司令员。在敌人大举进攻右江根据地时,他根据上级指示把3斤12两黄金、17箱光洋等财物交给他的堂兄、赤卫队员黄经正保管。

  

  1930年10月6日,红七军奉命北上前,外曾祖父回到篆虞村提取放在老家的红七军财物。他的堂兄黄经正考虑到外曾祖父的父母年事已高,其5个孩子年纪尚小,担心以后家庭生活将会十分困难,劝外曾祖父留下一些钱物赡养家庭。

  

  外曾祖父婉言向家人解释:“这是红七军的军饷,一个铜板也不能动。给你们留下1支枪,你们拿着它和地主豪绅、白军民团做斗争,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于是,他把1支江南造单简步枪和15发子弹交给他的侄儿、赤卫队员黄耀祖。黄耀祖一直用这支枪和敌人做斗争,后来才把它交给甫圩乡人民政府。

  

  为了让我们传承和发扬外曾祖父“一个铜板也不能动”这种廉洁自律的家风,我的外公以他真挚的感情、朴实的文字、生动而细腻的笔触书写了《我的父亲黄治峰》这本书,该书把疾恶如仇的青少年、农民运动领头人、北上江西跟党走、奉命返回右江等八个不同时期的外曾祖父黄治峰一生的革命斗争经历记录下来。

  

  苏轼在《三槐堂铭》中书写“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大意是为人应当忠厚,饱读诗书,不断学习,这样的家族才会繁荣兴旺,长久不衰,具有忠诚、厚道的品质的家族才能像诗和书那样在世间长久流传。我们一家人时常阅读这本书,通过阅读感受外曾祖父的革命精神、高尚情操、光辉形象,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激励着我们全家人积极奋进、担当作为。

  

  “这些财宝,过去是赤卫军军饷,现在是红七军军饷,一个铜板也不能留。”这些年来,我一直用这些话来鞭策自己。如今,我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加明白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在诱惑面前心如磐石,在责任面前挺身而出。我会继续以实际行动将这种廉洁自律的家风传承下去,让廉洁成为家庭最珍贵的财富,永不蒙尘。(百色市田阳区纪委监委)

  

  

  编辑:劳宛涓


原文链接:https://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240715/gxjjw6694e4a4-19177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