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领导活动

春风到处说柳青

  • 时间:2021-10-29
  • 文章来源:
  • 作者:

  

  

  几乎所有人都是从《创业史》首先认识柳青的。事实上,这只是了解他的一个入口,也仅仅是构成他作为“人民作家”的一个方面。

  柳青的人生经历本身就很精彩。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作家,柳青放弃城市生活,辞去县委副书记的职务,投身农村,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和勤政廉洁、实事求是的品质,书写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标注出了人民作家的精神高度。

  一生博览群书

  经过“二碛”的汹涌激流后,黄河在这里拐了一道弯,平缓向前。从沿黄公路穿过吴堡县城,再往北一拐,就扎进了陕北连绵不尽的塬梁沟峁里。

  差不多四十多公里后,到了张家山镇寺沟村。1916年,柳青就出生在这里。他原名刘蕴华,9岁时进入村里的私塾上学,并从这里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柳青的父亲刘仲喜是一个很会经营而又好胜的农民,他虽然不识字,但极力支持子女读书。柳青出生时,家境已十分窘迫,但父亲非常重视子女教育,崇尚读书之风,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们上学。

  柳青的大哥刘韶华毕业于北京大学,是吴堡县第一位大学生。当年,为了让刘韶华接受更好的教育,刘仲喜不惜卖掉口粮,将儿子送到榆林。刘韶华后来担任米脂县委书记、省立绥德师范校长,是柳青走上革命道路和从事革命文艺工作的第一位领路人。

  在青少年求学时期,柳青已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他12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4岁阅读《共产党宣言》,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奔赴延安,开始了穷其一生的为信仰、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革命生涯。

  1936年,柳青的短篇小说《待车》发表,“柳青”这个笔名首次出现在人们视野里。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完成于1947年。这部小说以陕北农村王家沟集体种谷的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解放区农村生活,是第一部描写农村互助合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最先问世的一部力作。

  柳青既沉浸于文学世界,又始终关注现实生活。1948年10月,柳青再回陕北,第三次来到米脂,以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中一个粮店支前运动为题材,历经八个多月的深入采访,搜集了长篇小说《铜墙铁壁》里最生动的素材,为他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铜墙铁壁》于1951年出版,这是柳青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书中第一次出现了人民领袖毛主席的形象,深受各界人士爱戴。

  耕读传家一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柳青与大哥的杰出成绩,与父亲对教育的重视分不开。柳青一生博览群书,熟读古典文学、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对文学、艺术有崇高的追求。他能阅读英文版的《鲁滨逊漂流记》等文学作品,甚至用英语讲述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段落。

  把劳动所得交给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柳青参加《中国青年报》的创办工作,任副刊主编、文艺部主任。1952年8月,柳青放弃了在北京的工作,来到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被任命为长安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互助合作工作。

  柳青有一篇文章《和人民一道前进》,写于1952年。第二年,他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一职,举家定居皇甫村,一直住到1967年。“和人民一道前进”,这正是柳青人生与创作的写照。

  在皇甫村,柳青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白天与农民一起下地,一个锅里吃饭;晚上叼着农民的旱烟锅,与农民一起开会聊天,不仅是“百事问”,而且是“百事管”。有人问柳青:“你在县上是分管啥工作的?”他回答:“凡是群众需要的事我都管。”

  1960年,《创业史》第一部出版,柳青把16065元稿费全部捐给皇甫村,并在信中明确提出,“这件事不要在群众中宣布,不要做任何文字的或口头的宣扬”。有人劝他给自己留点,毕竟他一大家子八九口人,生活并不宽裕。柳青回答,他写书不是为了自己,农民把收获的粮食交给国家,他也应该把自己的劳动所得交给国家。

  柳青在皇甫村生活了14年,直到离开时,很多村民还不知道他是个大作家。

  柳青在晚年常说,一个社会必须有一批品质高尚、富有个人牺牲精神的人去带领大家,这个社会才能得到发展,才能维持下去,搞文艺就不要羡慕官场。好几次,外国作家来访,柳青都因为找不到一件像样的衣服,无法去机场迎接。

  柳青的长女刘可风回忆,对于生活上的困难,柳青从来不给组织添麻烦,家具坏了,他亲自动手修理,用了多年的手杖断了,他用铁丝绑上继续使用,他甚至会锔碗,修理开裂的瓷碗。她记得父亲一直在讲,“作家应该过简朴的生活。这种生活培养出来的感情和作家创作劳动的感情,才是一致的。”

  刘可风陪伴重病缠身的父亲走完人生的最后岁月,父亲身体力行的教诲,让她终身难忘。她说:“父亲的一生,都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他在农村工作,觉得无论多么微小的事,都要对农民有教育意义,他一生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

  2016年7月,刘可风完成了38万字的《柳青传》。在创作过程中,刘可风一再想起父亲留给她的一句话:“女儿呀!你长了我的头脑,血管里流了我的血,但没有我的精神!”父亲要求子女在克服缺点、决心行动时,对自己要狠。刘可风还记得,父亲曾送给她一个碎弹片,再三叮嘱“没有千锤百炼你就是一块废铁!没有钢铁般的意志你会一事无成!”

  柳青曾向女儿提起过哲学家艾思奇告诉他的话,“年轻人,要搞文学,就要正直,不能搞小圈子。要搞事业,必须一心一意才能做出成绩。”

  柳青最大的焦虑不是生命即将终结,而是壮志未酬身先死,他宏大的创作计划还未能完成。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柳青拖着重病的身体修改再版了《铜墙铁壁》,修订再版了《创业史》第一部,尽管一次又一次被抬进抢救室,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创业史》第二部,为读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学遗产。(宋雨)

  


原文链接:http://www.ccdi.gov.cn/lswh/renwu/202106/t20210623_24440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