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十分关注的话题。他们站在人的解放的高度,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并对生产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应把科学技术置于特定的生产力发展背景中来看待。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必须始终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进一步强调:“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因此数学也开始发展。——后来,在农业的某一阶段上和在某些地区(埃及的提水灌溉),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型建筑物的出现以及手工业的发展,有了力学。不久,力学又成为航海和战争的需要。——力学也需要数学的帮助,因而它又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可见,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在此前提下,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马克思指出:“所谓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史的科学剖析,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变革、生产方式革新、社会物质财富积累以及人的自由解放方面的巨大作用。
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指出:“仅仅一门化学,光是汉弗莱·戴维爵士和尤斯图斯·李比希两人,就使本世纪的农业获得了怎样的成就?可见科学发展的速度至少也是与人口增长的速度一样的。”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他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装置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在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有着巨大推动力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高度肯定“现实的人”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认为“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也就是说,“学会认识并从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造成的较远的自然后果”。同时他们认为,正确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并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创造,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物质生产生活资料的改善以及不断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要提供了良好基础。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自然科学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正确看待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论述,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观产生了重要影响。1940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其中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改革开放迎来科学的春天,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纵观一百多年党史,我们党根据不同形势任务,提出科学技术发展策略,引导科技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对建设科技强国进行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创新主体和人才的活力进一步释放,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和治理体系,加快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破解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突出问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张洪钰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