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纪委法治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百变铜盆”

  • 时间:2024-07-23
  • 文章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 作者:佚名

  “这个铜脸盆十分珍贵,是我爷爷传下来的,已有90多年历史了。有人出高价到我家来收购,我爷爷和父亲不同意,再多钱也不肯卖。”在江西省寻乌县罗福嶂会议学习园内,项山乡村民潘其柱向游客们介绍道。

  潘其柱家为何如此珍视这个铜脸盆?原来,它背后承载着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往事。

  1928年12月,国民党对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为扭转不利战局,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半个月内,部队连番遭遇大余、平顶坳、崇仙圩、圳下多次败战,部队几次陷围,屡次受挫。在这个低谷时期,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部队来到项山的罗福嶂村休整。

  红军进村后,发现村子里静悄悄的,不见几个人。原来,此前国民党来到这里散布谣言,抹黑红军形象,村民们非常害怕,大多都躲进了深山。

  一天,村民谢六妹因躲得匆忙,没带足米菜,便壮着胆子下山去摘菜。一到菜地,她就看见大白菜有被摘过的痕迹,走近一看,竟又发现摘过的洼地上都有用菜叶包好的银毫子。她捧着毫子,想起刚才远远听见红军宣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口号,便知是红军摘菜后留下的菜金,心想:当兵的从来只有抢百姓的,哪里见过吃两片青菜还要付钱的!谢六妹又惊讶又感动,也不再摘菜了,转身返回山里喊家人和乡亲们回家去。

  村民们下山后,红军在村里一边宣传红军政策,一边剿山匪、打土豪,村民们真正认识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都自发加入到拥军队伍中。潘其柱的爷爷潘叶茂就是这拥军队伍的成员,他们跟红军住在一起,帮红军做饭、照护伤员。有一次,村民为红军做了一道青菜煮芋艿,红军们吃后都赞不绝口,这道菜也由此成为当地的一道名菜,名叫“情意暖”。

  短暂的停留,部队得到充分休整。1929年2月3日,红四军召开了罗福嶂会议。会议总结红四军进军赣南以来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暂停军委办公、由前委直接领导红军等决定,加强了党的领导,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扭转了红四军被动的局面。离开罗福嶂后,红四军转战闽西又调转赣南后接连取得了大柏地战斗、长岭寨战斗的胜利,迅速打开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

  离开罗福嶂前,红军送了一些棉被、棉袄和刀具等物件给当地穷苦人家,还给潘叶茂、谢六妹等几户帮忙做饭的人家分别送了一个铜脸盆。潘叶茂等人不肯收礼物,都说帮红军做事是应该的,何况还给了工钱呢!奈何红军执意要给,还说:“实在是我们的担子太重了,才把这笨重家具送给你们。”

  铜脸盆并非战士们所说的“笨重家伙”,而是红军的一种特殊用具:累了可以当作凳子,下雨可以拿来当作斗笠,战斗中还可以当作钢盔来使用,平时用来煮饭、烧水、炒菜、洗脸,开会时还可以当鼓来敲,是红军行军打仗中不可或缺的“百变铜盆”。

  红军在罗福嶂村停留短短数日,点燃了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温情火光。对这份特殊的礼物,村民们视如珍宝、珍爱有加,将铜脸盆及其所承载的军民情谊代代相传、铭刻在心。(刘传启 胡丹芳)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611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