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获自治区纪委监委命名的家教家风基地——广西家教家风基地(桂林)揭牌。该基地立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江头百年清官村厚重的家教家风文化和清廉史实,集先贤家风、红色家风、时代新风等于一体,为全区党员干部沉浸式体验传承红色家风提供了重要学习阵地。
桂林是一座沉淀着数千年历史的山水之城,也是一片承载无数荣耀记忆的红色沃土。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将家风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通过深挖红色资源、丰富活动载体、拓展教育阵地,发挥红色家风在作风涵养、引领社会和谐方面的“助推器”作用。
“红色家风是我们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我们依托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等‘三园三馆’,从革命文化中挖掘《祖孙三代守红旗》、《一杆十六两秤》等红色家风故事,创作《红军走过我家乡》、《狮子桥寄养红军娃》系列红廉家风歌曲,推动红色家风在绿水青山间永续传承。”桂林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既要把红色家风故事挖出来,又要把红色家风传下来。在桂林市兴安县,湘江战役后建起多座红军烈士陵园,每年都有许多人来此悼念。然而,在离兴安县城60公里外的华江瑶族乡水埠村,一处葬着12名战士的红军墓却鲜有人知。但对于瑶家老人赵良英和她一家人来说,那里是他们三代人甚至是往后子子孙孙都要守护的亲人墓。
“八十余年的坚守,赵良英及其家人祖孙五代,接力守护红军墓,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家风的故事。我们要从红色家风中汲取营养,赓续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廉洁底色。”8月1日,在兴安县纪委监委开展的“清风常伴·廉洁齐家”家风故事分享会上,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分享了《守好红军墓是我们的家风》故事。
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推动形成传承红色家风、涵养初心使命的浓厚氛围。全州县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是2023年全国最美家庭成员,也是村里的葡萄种植大户,今年他家的葡萄亩产超过4000斤,比去年多了1000斤左右,挂果一百亩左右,总产量50万斤左右。
“我们村毗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主战场——脚山铺,当年红军在脚山铺阻击数倍于己的敌人,构建起强渡湘江的生命通道。父亲经常教育我,今天的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要把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靠辛勤劳动发展产业、创造幸福生活。”7月1日,王德利在全州县毛竹山村,向前来观摩学习的该县纪委监委80余名党员干部,动情讲述一代接一代发展葡萄产业的红色家风故事,以好家风涵养艰苦奋斗精神。
为让红色家风可感、可触、可见,桂林市纪委监委统筹全市3个“全国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70处革命遗址(遗存)、89个廉洁文化示范点等资源,建设清廉家风教育阵地18个,推出红廉之旅等研学线路19条,打造红色家风教育“现场课”,推动家风建设实践主体由党员干部向社会群众延伸,提升家风建设影响力。(桂林市纪委监委)
编辑:何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