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23年4月24日至7月31日,省委第一巡视组对江门市委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开展了常规巡视。2023年10月28日,省委巡视组向江门市委反馈了巡视意见。按照巡视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视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市委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江门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要求,把做好巡视整改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有力有序推动巡视整改落地见效。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巡视整改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省委第一巡视组反馈巡视意见后,市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全市推进巡视整改工作动员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具体要求,研究部署巡视整改工作。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剖析根源,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整改方向。将强化巡视整改作为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重要内容进行部署,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推动巡视整改真改实改、取得成效。
(二)坚决扛起主体责任,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巡视整改工作。市委切实履行巡视整改主体责任,迅速成立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和跟踪问效,扎实推进巡视整改。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对巡视整改亲自抓、负总责,带头领办重点难点问题。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围绕涉政府职能问题,深入研究、部署制定整改措施,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其他市领导同志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强化跟踪督促,多次组织分管的责任部门研究推进整改工作,确保整改任务落地落实。
(三)动真碰硬严抓整改,全方位提升巡视整改工作质效。认真分析研究巡视反馈意见,逐条逐项深挖问题根源,高效制定巡视整改工作方案,细化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时间节点,确保整改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建立巡视整改督查督办、综合评估机制,实行整改任务“建账、交账、督账、销账”全流程闭环管理,强化日常监督,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完善相应制度机制、促进干部担当作为、推动改革事业发展,切实把巡视整改成效转化为推动江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巡视整改任务落实情况
(一)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
1.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自觉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江门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2.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统筹谋划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召开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对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重点部署,举全市之力纵深推进大湾区建设。及时传达学习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和举措。狠抓重点任务落实,积极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深江高铁、珠肇高铁、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顺利开通香港、江门直达往返高铁,积极复制推广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推动大湾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3.大力发展特色合作平台
一是加快推进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的发展任务,实施“港澳融合”工程,成立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指挥部,强化统筹部署,有力有序推进开发建设。谋划建设港邑绿色产业园、深江经济合作区,积极推进特大型港口、深江高铁南延线等大型基建项目前期研究,构筑支撑大广海湾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二是强化对银湖湾滨海新区的统筹管理。完善银湖湾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机制,优化银湖湾滨海新区“一心三园”规划,组建银洲湖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银湖湾滨海新区发展提速提质。三是密切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强化与大湾区城市的互访交流,在产业、金融、民生、文旅等领域开展合作,吸引人才、产业、资本、创新等要素加快聚集大广海湾经济区,提升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能级。
4.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一是加强沿海深水公共港区规划建设。制定《江门市港口资源整合行动方案》,加快完成《江门港总体规划修编》,优化港区布局规划,推进港口资源整合。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华津码头一期正式启用,崖门出海航道二期正式通航,三埠港搬迁项目加快施工。二是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织密对接大湾区其他城市交通路网,积极融入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中江高速改扩建已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计划2024年底建成通车,银洲湖高速、江鹤高速改扩建加快建设。三是强化东联通道谋划储备。编制江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开展珠中江一体化过江通道研究,加快形成内联外通、高效优质的交通网络,更好服务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5.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一是完善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倍增”工程,出台人才强市“新30条”,加大对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博士和出站博士后、企业高管和骨干人才、高技能人才、产业工程师、青年人才等13支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学历提升、柔性引才和人才举荐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二是优化人才服务。实施侨都“人才卡”服务机制,加大人才安居等保障力度,切实解决人才干事创业后顾之忧。三是规范博硕引才工程。优化博硕人才跟踪培养机制,将博硕人才安排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任务工作中进行多岗位学习历练,确保“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6.凝聚侨心侨力侨智
一是进一步擦亮“侨”牌。实施“侨都赋能”工程,成立侨文化研究院,建设华侨华人高端智库联盟,举办华侨文脉学术研讨会,加强对侨文化研究、阐释、宣介。讲好侨乡文化与历史名人、文化名人的故事,举办梁启超、司徒美堂、梁思成、冯如、红线女、陈垣等名人的系列纪念活动,进一步挖掘、提炼和完善华侨历史文化内涵,切实维系好广大侨胞精神血脉和感情纽带。二是持续提升亲侨惠侨工作。出台全国首部促进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深入实施省级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开展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业务,建设江门华侨华人服务中心,推动侨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三是加强“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统筹规划力度。编制江门“侨梦苑”发展战略规划,强化“一苑多园”创新产业协同。成立江门“侨梦苑”双创孵化基地香港联络站,做好政策宣传、辅导培育工作,推广金融机构“侨梦苑”创新信贷产品,吸引侨资企业落户江门。
7.发掘整合激活文旅资源
一是统筹整合文旅资源。串联整合开平碉楼、赤坎华侨古镇、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新会小鸟天堂等文旅项目,全力打造“江门3.3精彩之旅”品牌,形成多条精品线路,进一步激活文旅资源。二是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着力打响文旅品牌,进一步提升川岛滨海旅游、启超故里、古劳水乡等一批文旅项目品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江门小醒狮闯天下”研学交流,拓展大湾区、省外旅游市场,深化区域旅游合作。三是完善文旅产业配套。成立江门市旅游行业协会酒店分会,推动星级旅游饭店评定,提高旅游住宿服务水平。丰富夜间文旅产品供给,推出赤坎华侨古镇“集市行乐,跨月无限”、元旦跨年焰火音乐秀等夜间项目,吸引游客跨城过夜旅游消费。
(二)关于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功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
1.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引领”工程,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通过省重点实验室验收,江门双碳实验室获批“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氢能(低碳)研究中心通过国能集团考核验收。二是组织开展科技项目申报。全面做好项目储备、服务指导、政策宣传等工作,发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疗机构积极申报科学技术奖,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省级立项支持。三是多渠道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保障科学技术经费投入力度,支持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大力推动“邑科贷”等融资项目,激励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研发投入水平为重要指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兵”“创新尖兵”评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四是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水平。举办“邑科汇”科技成果对接系列活动,发动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深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多项专利获国家专利优秀奖,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较快增长。
2.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扩大制造业规模。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进“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关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修订出台《江门市鼓励和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办法》,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二是打造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集群稳链补链强链控链,由市领导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大力引进一批龙头和配套项目,有针对性招引“专精特新”项目,促进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成功打造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等三大超千亿产业集群,推动能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快向千亿产业集群迈进。三是优化产业布局。支持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成功打造蓬江健康食品、新会轨道交通等5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形成全市统筹、县(市、区)推进、产业互补、功能明晰的产业发展格局。四是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扎实开展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3.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全力稳住外资基本盘。制定招商合伙人奖励暂行管理办法,开展链式招商、以商引商,优化投资服务,促进外资企业增资扩产,2023年以来引进超亿元外资项目62个。二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接RCEP,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布局,擦亮“江门制造”“江门优品”品牌。三是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深化实施“五外联动”,加强农产品进口基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支持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拓展业务,加快谋划建设综合保税区;推广“组合港”通关新模式,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应用,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4.持续完善惠企暖企政策措施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进一步释放投资消费潜力,鼓励制造业企业购置新设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印发《江门市促进制造业大型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置经营贡献、品质创新、项目引荐等多重奖励,让更多骨干企业获得政策扶持。二是加大暖企安商力度。充分发挥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和工业200强企业服务专班作用,推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加强惠企政策宣传解读,让更多企业了解和享受政策。三是提升服务便利度。开发建设工程在线“合同签订”电子签章,推动招投标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
5.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部署。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面实行市领导同志定点联系县镇、县领导同志定点联系村机制,持续深化市域内东西部县(市、区)对口帮扶协作、“市直部门+国有企业+银行保险公司”纵向帮扶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力打造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做优做实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重点主平台,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江门主平台在2023年度省考核中均列全省第一;推动7个县(市、区)比学赶超、全域争先,新会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台山入选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开平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开平、台山入选省首批全域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鹤山在2023年度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中获“优秀”等次。三是多措并举发展壮大镇村经济。开展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级专项改革试点,部署中部区域相连的八个工业重镇联动发展,赋能“百千万工程”。积极对接省纵向帮扶单位,实施帮扶合作项目77个;深入推进“双百行动”,结对项目130个。2023年24个镇(街)GDP超50亿元,其中10个镇(街)超100亿元。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提升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行政村一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达到10万元以上。四是科学有序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出台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强化城中村改造工作规划引领,开工改造一批老旧小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6.扎实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一是突出抓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出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科学改造林分、改善林相,全面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二是高标准开展县镇村绿化工作。合理布局绿化选点,科学选用树种,推动全民植绿护绿,超额完成县城、圩镇、村庄计划种植数量。三是开展红树林营造和修复行动。建立完善红树林生态保护体系,持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四是强化水生态环境监管。持续深化河湖跨界断面水质监测预警机制,全力推动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促进流域水质整体提升。
7.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一是提高海域开发利用率。编制全市用海计划,依法依规加快用海项目审批,做好海洋牧场等项目用海要素保障工作。二是壮大海洋经济。编制《江门市海洋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和海洋建设项目库,打造海洋牧场,建设一批重力式深水网箱,“台山1号”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下水,广海渔港渔获物集散中心项目完成主体工程。三是维护用海秩序。建立跨部门联合协商机制,开展专项联合执法清理行动,全面规范海域使用管理,稳妥解决违法养殖用海问题。
8.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措并举稳定教师队伍,制定“新强师工程”实施方案,抓好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教师人才培养工作,提升校长、教师、教研员能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二是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推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大医学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创优等项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三是提高敬老院服务水平。实施敬老院管理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敬老院餐食质量监督制度,提高敬老院伙食标准,促进敬老院服务质量提档升级。
(三)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安全保障方面
1.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任务清单,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开展新闻出版法规培训,加强出版物发行管理,巡查检查各类重点场所,进一步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营造健康向上社会文化环境。
2.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加强重点项目风险隐患排查,堵塞监管漏洞,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避免国有资产损失。组织开展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非法集资风险蔓延势头。
3.加大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工作力度
一是有效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序出让土地,用好再融资债券,逐步优化债务结构。合理分配新增债券额度,严禁高风险地区举债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开源节流,科学压减项目建设规模和金额。二是进一步规范债券资金管理。加强专项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全过程监测管理,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可追踪。加快项目建设和债券支出进度,更好发挥专项债券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作用。
(四)关于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方面
1.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召开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十四届市纪委四次全会、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书记专题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加大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压力传导力度,常态化开展与下级党组织“一把手”谈心谈话,把“一把手”述责述廉作为加强“关键少数”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举措,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建立健全督学机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2.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落实
始终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及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扎实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狠抓学习教育、检视整治、巩固提升三个环节,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大力惩治“蝇贪蚁腐”,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围绕大湾区建设组建工作专班,针对重大项目建设和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开展专项监督,为江门推进大湾区建设保驾护航。
3.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
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巡视反馈指出的违规违纪问题,严肃查处,及时纠偏,并举一反三,完善公务接待、津补贴发放等相关管理制度。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并举,防范查处各种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上向好。
4.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果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指示精神,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推动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作用,定期召开市层面专项工作机制会议,推动重点整治任务落到实处。持续保持对文件会议数量的刚性约束,严格实施年度计划管理,坚守精文简会硬杠杠。建立健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发现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常态化核查通报,抓好突出问题整改,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五)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方面
1.充分发挥职务与职级并行的激励作用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制定干部职级晋升工作规则和指引,优化职级晋升工作机制,用足用好职级职数,晋升一批表现优秀的干部,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
2.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
规范相关单位的内设机构管理,理顺人员岗位职责,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的组织人事和机构编制纪律意识。加强日常监督,开展机关事业单位执行机构编制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专项检查,坚决维护机构编制和干部人事工作制度的严肃性。
3.强化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聚焦乡村振兴抓农村党建,深化农村“头雁”队伍建设,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好、更强。二是提升富民兴村能力。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小组长培训,选派优秀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组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多渠道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能力。三是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管理。严格落实村(社区)“两委”干部人选资格条件部门联审机制,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届中分析研判,调整撤换不胜任、不尽职的“两委”干部。鼓励和吸引青年党员返乡就业创业,注重从退伍军人、青年农民、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优化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
(六)关于巡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方面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对推动市域内东西部县(市、区)平衡发展进行专题部署,激活县镇村发展动力,全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从严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快推进丰乐路北延线工程。压实主体责任,加强跟踪督办,加快审计发现问题整改。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江门市委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落实政治责任,持续巩固拓展巡视整改工作成果,以高质量的整改成效推动江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江门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引领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强化管党治党责任,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靶向纠治“四风”顽疾,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工作力度,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不断严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巩固深化整改成果,持续推动巡视整改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要求,坚持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继续担负好巡视整改政治责任,常态化抓好后续整改工作。坚持分类推进,对已完成整改的任务,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不断深化巩固已取得的整改成效,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需持续推进的任务,抓住节点、紧盯不放,持续跟踪督办落实,确保问题清仓见底。
(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新篇章。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优化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人才倍增、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六大工程,用心用情抓好民生社会事业,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奋力推动江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公开期限:2024年9月26日至10月25日。联系电话:0750-3273291;邮政信箱: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大道1号江门市委整改办,邮政编码529000;电子邮箱:jmxszgb@jiangmen.gov.cn。
中共江门市委
2024年9月26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