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真正晒集体‘家底儿’、亮干部‘箱底儿’,才能走进群众‘心底儿’。我相信,通过开展‘三务’公开专项监督检查,一定能够进一步促进村(社区)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干群之间架起连心桥。”刘家河镇纪委书记如是说。
丹东凤城市纪委监委把“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作为净化基层政治生态重要抓手,“挂图”作战,五点发力,充分保障基层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增强基层工作透明度,向群众亮出“明白账”,推动全方位、无死角解决群众身边“微腐败”问题,助推“三务”公开工作走深做实。
明确“切入点”,精心研究绘制“参照图”。市纪委监委根据省纪委监委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村级“阳光三务”的指导口径》,找准“切入点”,结合本地区实际,细致研究、认真部署,制定《凤城市纪委监委关于对“三务”公开工作开展监督检查的通知》,明确工作重点、检查内容、检查方式等。同时,下发《村“三务”公开基础目录》《社区“三务”公开基础目录》,要求全市各乡镇(街道)所辖村(社区)依据目录,将2021年1月以来所有“三务”公开材料逐项汇总整理。此外,村(社区)需明确公开信息录入人员,负责日常填报工作;乡镇(街道)明确信息审核人员,负责审核把关;市纪委监委明确公开信息监管人员,负责动态管理,有序推动“阳光三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站稳“落脚点”,全面促进打造“助推器”。各乡镇(街道)陆续组织所辖村(社区)工作人员召开“推进‘阳光三务’规范村(社区)级公开工作专题会议”,找准“落脚点”,进一步推进“三务”公开工作,保证“三务”公开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一是提认识,重完善。注重提高工作人员对“三务”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求对照基础目录,仔细研究、逐一完善,及时公开,促进“三务”公开工作保持长期性、常态化。二是建机制,强规范。督促各村(社区)建立“三务”公开长效机制,以制度强要求、以机制促指导,保证公开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三是压责任,夯基础。规范“三务”公开工作秩序,压紧压实党(工)委“第一责任人”职责,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三务”公开工作夯实基础。
把握“关键点”,明确目标用好“扫描仪”。市纪委监委联合各乡镇(街道)纪(工)委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把握“关键点”,针对“三务”公开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明确第一至第四纪检监察室重点对2021年以来所联系的乡镇(街道)党务、政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乡镇(街道)纪(工)委重点对所辖村(社区)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着重查看是否对照基础目录及时、全面、真实、完整进行公开;查看是否存在不公开、假公开、公开不到位及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查看惠民扶贫资金网运行情况;查看2021年1月以来所有“三务”公开材料汇总整理情况;查看群众知晓率、满意度。截至目前,已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23个,开展监督检查2次。
找准“突破点”,捋清脉络增强“创新力”。市纪委监委督促各乡镇(街道)及所辖村(社区)建立规范的公开档案,公开事项的领导审批意见和原始公开材料,工作中形成的公文、图表、会议材料,收集的意见建议、领导签批意见原件及整改意见等文件分类立卷、专盒存放,以便查阅。强调各乡镇(街道)及所辖村(社区)要坚持形式服从内容,注重公开实效,根据不同主体确定相应的公开形式。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文件、情况通报、办公活动场所设立固定公示栏、电子显示屏等方式进行公示公开。同时,鼓励各乡镇(街道)及所辖村(社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进行“三务”公开,公开内容经审核后公开,并建立“三务”公开工作台账。
定位“发力点”,双线监督按响“警报器”。采取线下查和线上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双线”同步监督,对各乡镇(街道)及所辖村(社区)单位“三务”公开情况进行精准监督、实时监督;建立“党风政风监督室统筹调度+纪检监察室重点监督+乡镇(街道)纪(工)委日常监督”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纪检监察机构“三务”公开监督重点,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同时,进一步向公开主体部门传导压力,压实工作责任,督促各单位定期更新“三务”公开内容,实现职能联动、层层落实的监督格局;发现问题,及时纳入《乡镇(街道)“三务”公开情况监督检查问题及问题线索台账》,并督促问题整改;对“三务”不公开、假公开、公开不到位现象背后的作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截至目前,各乡镇(街道)发现问题91个,完成整改54个,正在进行整改37个。
“透过一串串数字,我们看到了‘三务’公开减少了暗箱操作,所有的工作都摆在了明面上,我们了解得多了,心里也更踏实了。”“公开的‘明白账’让我们心里亮堂堂的!”……如今,谈起“三务”公开,凤城市各个乡镇(街道)及所辖村(社区)居民都喜笑颜开,连声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