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不收礼”,在石城县,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多年来,通过政府积极引导、领导干部带头、村民自觉行动,“中国白莲之乡”石城县“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文明新风劲吹,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
改民风人情交往更纯粹
3月8日中午,石城县屏山镇长溪村赖氏宗祠,一场婴儿满月宴在这里举办。宴席主人笑脸相迎,宾客道贺之后径直落座,程序简单朴素,不见一人送礼,也未见“随礼处”。
长溪村党支部书记赖小滨说:“宴请不送礼、不收礼,这一风俗在我们村已经延续了20多年,早就成了习惯。”
长溪村,正是石城“请客不收礼”风俗的发源地。20多年前,长溪村请客送礼之风盛行,婚丧嫁娶等酒席繁多,攀比之风愈演愈烈。1997年,老党员赖德水在举办70岁寿宴时,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在请柬里注明“来了即是心意,喝酒不必送礼”。
这一“破冰之举”,意义非凡。尽管引来一些争议,但更多的是效仿。慢慢地,一股文明新风从这里“刮”向了周边村镇甚至全县。
“老党员、老干部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一开始,有客人送礼会先收着,等宴席结束后再退礼。后来,为了减少麻烦,干脆都不收礼了。这样减轻了人情负担,交往也更加纯粹,大家乐意为之。到2010年,请客不收礼成为石城人的自觉行动。”赣南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石城县客家文化研究学者温涌泉说。
转作风领导干部示范带动
走进石城县莲廉文化馆,不少群众慕名前来参观。眼前所见,是一幅幅生动的廉政漫画,一个个催人警醒的廉政故事。近年来,石城发挥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莲(廉)、崇莲(廉)、弘莲(廉)、守莲(廉)。
“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在全县蔚然成风,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引导、主动作为。石城县历任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执行相关规定,家里办酒席,一概不得惊动上下级同志,实行小办、简办,坚决拒收礼金,以好的干部作风净化社会风气。
为杜绝领导干部中铺张浪费、请客送礼的不正之风,该县陆续出台16项制度规定。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须向县纪委监委报告宴席规模、烟酒、用车等情况,郑重承诺“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并列入个人廉政档案,接受监督检查。“这个月我女儿出嫁,酒席办18桌,不收红包、不大操大办,进行了书面报备。”石城县司法局党组书记黄小荣如实报告,并进行廉洁文明承诺。
石城还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和常态化监督机制,每逢节假日、办宴高峰期,派出专项督查小组明察暗访,对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领导干部严肃追究责任。2009年,该县某局局长借宴席收受红包,被诫勉谈话。
“现在好了,宴席清清爽爽、简简单单,铲除了借请客之名收受‘红包’的土壤,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石城县纪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温丽琼说,“如今,酒席能不办就不办、能简办就简办,已经成为共识。”
树新风移风易俗气象新
如今的石城县,在“请客不收礼”的影响下,酒席的规模越来越小。
“如果按照我们家亲友数量,至少要办50桌。去年女儿结婚只办10桌酒席。”该县市场监管局干部谢定勇直言,“轻松多了。”
石城县餐饮行业商会副会长赖发明在餐饮行业干了20多年,对此感受尤深:“以前不少人办酒席规模大,多的有70多桌。现在,人们思想观念转变了,酒席一般十几桌。”
“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观念的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影响着石城人的行为习惯。
该县屏山镇亨田村成立“丧事简办”服务队,引导村民文明庄重办丧事,如今办一场丧事比以前节约好几万元;长溪村成立奖学金基金会,乡贤自发捐款130万元,累计资助400多名学生……这是石城社风民风持续向好的普通案例。
近年来,石城因势利导,成立县、乡和村三级婚丧礼俗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并出台相关文件,在全县156个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红白喜事操作流程和村规民约。乡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动力。(焦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