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基本情况、工作履历、四种形态等方面情况一目了然,开展日常监督省时省力!”谈到村干部廉政档案的建立,福建省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纪委书记邓建明不无感慨。
今年上半年,罗源县纪委监委印发建立村干部“廉政档案”工作要点,为全县11个乡镇202个村(社区)建立“廉政档案”403份,实现“一肩挑”人员以及常务副主任“一人一档”全覆盖。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后,相比过去,村(社区)主要干部权力加大,监督难度也相应增大。为此,罗源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推进纪检监察监督与职能部门监督、巡察监督等有效衔接,推动体制机制完善,多点发力,形成对村“两委”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监督合力,着力管好小微权力,预防权力任性。
“改变了单兵作战的监督模式,我们深化运用片区协作、‘室组地’联动监督、‘1+X’联合监督等方式,同时将日常监督与县级对村巡察相结合,串珠成链,形成巨大监督合力。”罗源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监督发现的问题线索,该县纪委监委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有效提高村干部纪律和规矩意识。
加强小微权力监管,健全制度是关键。罗源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等单位,印发《罗源县“一肩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村级“一肩挑”主干履职机制;督促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制定加强村干部队伍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助推打造“双好双强”的村干部队伍。
农村集体“三资”是基层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罗源县纪委监委把治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整治农村“微腐败”的重点,加强与职能部门沟通联系,提升监督效能。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等单位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纳入惠民资金网公开工作,已完成资产信息录入6690条,资源信息录入432条,经营合同卡片录入834条,公开资金23.96亿元,让村(社区)集体“三资”晒在阳光下。
此外,通过“专项检查+抽查”的方式,与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联合监督,着力发现“三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等问题。据悉,今年罗源县纪委监委对1名涉及“三资”管理不规范的村干部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接下来,罗源县纪委监委将持续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行政执法、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制度,确保及时掌握村(社区)干部情况,同时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机制,将监督延伸至“八小时”外,确保牢牢管住小微权力。(罗源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