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会上,“最美支边人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西藏那曲市委副秘书长、双湖县委副书记、中石油海外审计中心高级审计经理梁楠郁作为援藏干部代表在会上发言。
“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全年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乍到双湖,梁楠郁感觉踩在“云端”,前来迎接的当地干部介绍说,当时的双湖县仍是全国贫困县,有21.9%的人口未脱贫。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发展现状,梁楠郁决定针对短板开展工作,瞄准困难解决问题。为此,几年时间他就跑遍了双湖的每个村落,行程超过10万公里。
在走访中,梁楠郁发现当地老百姓饱受婴儿夭折、风湿、阑尾炎、肝包虫等病痛的折磨,平均寿命只有58岁。但由于缺乏医疗设备和医学人才,全县不能开展任何手术。“有了健康,才能更好地奔小康。”梁楠郁决定,将医疗援藏模式从巡诊看病转向手术治病。一方面,选派当地医生到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等地培训,使县医院各个科室人员逐渐配备到位;另一方面,他积极寻求相关单位捐赠医疗设备,协调中国石油捐赠112万余元,购置了呼吸机、腹腔镜等。各种先进医疗检查仪器的启用,为手术开展做好了准备。在克服了大量困难和排除了大量学术盲点后,医学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海拔最高的剖宫产、胆囊摘除等手术在这里诞生。
“未来双湖的医疗团队能让常见病、多发病实现就地诊疗。”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已经建立起来了,梁楠郁“有健康,奔小康”的希望正在逐渐实现。
“没有健康,哪有小康!没有教育,哪有未来!”谈起双湖的医疗、教育和扶贫变化,那曲市副市长母兴斌颇为感慨。
这几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旦增曲扎正在为大二新学期做着准备,回想过去一年的大学时光,这位双湖县首位重点大学学子感觉仍像是在梦中。
双湖县的孩子考入重点学府,这在5年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2016年,当梁楠郁第一次来到双湖县中考考场时,考场外一位家长都没有。当地教师告诉他,这里的家长对教育都不够重视。
“没有人会不重视教育,只是因为,双湖的教育没有让家长们看到希望。”面对双湖高中升学率不到5%,考取内地高中西藏班人数为零的现状,梁楠郁想出两个解决办法:一是巧借外力,邀请北京四中等16名优秀教师到双湖讲授示范课,送双湖县的中小学生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北师大附中等学校就读;二是自力更生,协调成立425万元的“双湖县中国石油教育基金”,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在深入考察后,2017年双湖县选出25名孩子送到拉萨和北京上学。2018年,3个孩子考进了内地西藏班,实现了双湖县教育零的突破,这些年陆续走出去的孩子,给双湖县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曙光。2020年高考,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就读的4名高三学生全部考上大学,实现双湖县大学生零的突破,旦增曲扎便在其中。
相比健康和教育,脱贫工作更需要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培育支柱产业是双湖县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关键,梁楠郁将目光投向了卤虫卵加工产业和旅游产业。
海拔高、气温低、地广人稀,极端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这里极品的卤虫卵资源。但由于缺乏精细加工,卤虫卵卖不上好价钱。2020年7月,梁楠郁协调建设的双湖第一座现代化卤虫卵加工厂正式投产,实现了卤虫卵加工本地化,售价提高45%,带动4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当地贫困户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今年7月29日,梁楠郁到广东佛山参加了“西藏双湖卤虫卵供需对接洽谈会”,现场签约采购合作金额2500万元。
双湖县拥有仅次于南极、北极的世界最大陆地型冰川,但旅游产业规模小,基础设施配套差,带动作用弱,巨大的市场潜力并没有形成经济发展的动力,只能空守聚宝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梁楠郁带领团队立足生态优先,打造“羌塘高原原生态体验游”,成为西藏首条售价过万元的县域旅游线路。该线路推出仅4个月,收入就超出之前全年旅游收入的4倍。
为了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梁楠郁邀请《驶向荒野》摄制组到双湖拍摄节目,该节目的网络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他还带领当地成功举办越野拉力赛等赛事,2020年4月,投入近6000万元的县城旅游步行街、游客中心等旅游设施也投入了使用。双湖县的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在生动的援藏实践中,我们用汗水、用智慧、用坚韧、甚至是生命,浇灌铸就了援藏精神。”梁楠郁在庆祝大会上深情地说,在双湖的5年是他离太阳最近的5年。5年来,他把他乡当故乡,把岗位当阵地,见证了双湖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建了大电站,2017年有了网络,2018年通了公路,2019年成功脱贫摘帽,2020年开始整体搬迁。未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坚信双湖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