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土壤流失严重的,适合种植耐贫瘠树种;山腰林间,适合种植耐阴的树种;山脚下,则可以种植珍贵的常绿树种。基肥要施足,这样才好促进苗木生长成林。”近日,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专家走村入户,在山核桃产区为当地村民面对面、手把手地做混交种植培训。
这是临安区落实省委巡视组提出的“践行‘两山’理论不够精准”反馈意见整改的具体举措之一。临安区是山核桃的核心产区,种植面积、年平均产量均占全国的30%以上,被称为“中国山核桃之都”。前些年,由于过度种植和无序扩张,山核桃林地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等问题日益凸显。
十四届浙江省委巡视临安反馈指出,临安区推进山核桃转型升级和减量提质不够坚决有力,一些山核桃种植户在利益驱动下盲目毁林种果,导致山体水土涵养能力持续弱化等问题。
针对巡视反馈指出的问题,临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制订问题、任务、责任、时限“四张清单”,以山核桃生态化治理作为“两山”理论转换通道的突破性抓手,开展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工程,专班化推进巡视整改落实工作。该区纪委监委、区委巡察机构同步跟进,统筹运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等手段,进一步压紧压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全程跟踪巡视整改进度和完成情况,努力将巡视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监督推动下,临安区农业农村局通过抢抓全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契机,推广实施“山核桃+珍贵树种”的多种混交林模式,即在山核桃林中间套种其他树种和作物,达到树种相互依存、生态维持平衡的良好效果,走出了一条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子。
“通过套种的方式,不但改善了这里林地的土壤状况,我家的山核桃树也长得更好了,每年的收益有了保障!”临安区岛石镇村民倪有生指着后山的一片混交林笑着说。和倪有生一样,这些年参与到套种队伍中的农户越来越多,成为了参与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中的一员。如今,以浙江楠、浙江樟为代表的珍贵树种和油茶、香榧等作物,套种在了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林间,形成了当地一道美丽而又实用的生态屏障。
自巡视整改以来,临安区累计建成“山核桃+珍贵树种”等多种混交林模式示范基地30个,完成“退果还林”2.5万亩、混交林改造0.5万亩,推广适度规模化经营0.5万亩,除草剂用量同比下降70%,山核桃林地土壤退化、生态失衡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临安山核桃入选浙江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影响力十强品牌”。
“我们注重发挥‘驻’的优势,紧盯巡视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通过听取汇报、走访调研、跟踪督查等形式,确保巡视整改措施不走过场、落到实处。”派驻第六纪检监察组组长冯雪卫介绍说。在派驻监督的推动督促下,该区开发上线山核桃产业大脑平台,通过数字化改革推动山核桃产业科学健康发展。自该数字化平台投入应用以来,2022年山核桃检测合格率达99%以上,山核桃全产业链增收4亿元以上,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至32亿余元,蝉联坚果类品牌第一名。
“如今看到山核桃林间挂满‘致富果’,农户的腰包也更鼓了,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临安区委巡察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通过精准监督持续巩固巡视整改成果,不断拓宽“两山”理论转换通道,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杭州市临安区纪委监委)